冰心的故乡 福建长乐

2015-06-10来源 : 互联网


“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天妃碑、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镌立的石碑。碑身高162厘米,宽78厘米,厚16厘米,碑座高29厘米,碑额镌篆文“天妃灵应之记”,饰以祥云捧日图案,碑身周饰缠枝蕃莲纹。碑文楷书计1177字,历述下西洋目的、意义,前六次下西洋经过、成果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务,以及在长乐修建寺、三清宝殿铜钟。俗称郑和铜钟。明宣德六年(1431),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为其所建长乐南山三清宝殿而铸造。钟高68厘米,钮高14厘米,口径49厘米,壁厚2厘米,重77公斤。饰纹优美,铸工精良,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双龙钮柄顶,肩浮印八卦、云雷等纹饰。主纹上部5组八卦纹,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字;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

三峰塔。因位于城区中心南山之巅,俗称“南山塔”,塔身二层南向方匾镌刻“圣寿宝塔”四字。宋绍圣丙子三年(1096)始建,政和丁酉(1117)十月二十二日圆满。据传,明永乐十一日,郑和登塔察看港口时知该塔为宋徽宗祝寿而建,颇为不悦,说赵佶乃庸君,被金人所俘丧身北国,遂题改塔名,并舍财同寺僧葺寺修塔。

天妃行宫。据《天妃灵应之记》碑载,永乐十年(1412),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之后,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舟师下西洋往返平安,奏请朝廷批准在长乐南山三峰塔之东建造“天妃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贺世骏以水神面山非宜为由,移迁西关外花眉台“天后宫”以祀神,原“天妃行宫”改建为“吴航书院”。西关天后宫今保存尚好,而书院********仅存基址。1984年10月在此基址上兴建了郑和史迹陈列馆。

三清宝殿。又称二清殿、三清观,位于南山天妃宫之左。据《天妃灵应之记》碑载,明宣德六年(1431)春,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在长乐驻泊时,“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桩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

云门寺。位于距市区5公里的的闽江边。永乐十年,郑和奉使西洋,登云门山,重建云门寺。现存建筑保留明代风格,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木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有庭院,左右钟鼓楼均为攒尖顶。

三宝岩。位于闽江口附近,风景秀丽。初名“龙峰岩”,俗称“二刘岩”。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驻舟长乐太平港期间,多次登临,并修葺朱熹讲学过的龙峰书院,乡人将其所建之亭日“三宝亭”,并改岩名为“三宝岩”。

郑和雕(塑)像。目前长乐尚存有三尊被乡人尊为郑和的雕(塑)像:一在云门寺中。木雕,身高40厘米,着太监服装,传说是乡人为纪念郑和特地雕刻的。二在三宝岩岩缝中。青石雕刻坐像,身高70厘米,“**”初遭受破坏,头部失踪,30多年后乡人找到头部,加已复元。三在显应宫内。1992年6月22日,村民挖沙时偶然发现了湮埋地下的这座庙宇,经挖掘,出土了身高88厘米、由明万历年间乡人塑造的“巡海大臣(神)”坐像。研究人士认为,该塑像头戴嵌金三山帽,身着簇新蟒龙袍,腰系玲珑白玉带,脚穿文武皂朝靴,为明代宦官特有服饰,可确认是统率舟师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

郑和史迹陈列馆。位于市区郑和公园内三峰塔前,原郑和奏建的天妃宫遗址之上,1985年建成,坐西朝东,仿明代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标签: 冰心故乡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