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Blog(博客)、SNS(社会网络)、RSS(聚合内容)、****、播客以及六度空间理论、去中心化理念、长尾理论等等Web2.0定义的典型技术和原理,对圈外人来说显得晦涩难懂,圈内的人也很难说得明白,但这并不妨碍几十万、上**乃至千万美元级别的资金砸向大大小小的Web2.0企业。Chinabbs、TEEIN、博客中国、天涯、奇虎、土豆……有投资界人士称,眼下的这段时光,是需要**或套现的中国企业的“流金岁月”:想投给中国Web2.0企业的*多到令人发昏。
对贴上了Web2.0标签的中国互联网界来说,获得投资的消息已经**有任何刺激。**可以挑动他们神经的,是谁能够拿到*重量级别的资金。正因如此,当千橡互动集团(以下简称“千橡”)成功获得4800万美元投资的时候,众人的眼球才再次被吸引,因为这是迄今为止Web2.0*大的一笔投资。
“用投资的方式做企业”
千橡创始人、董事长兼*席执行官陈一舟说,千橡这个名字,来源于一种美国十分常见的长寿树——橡树,陈一舟希望千橡能像橡树那样长寿。而业内人士认为,起这样一个名字,显然与陈一舟**次回国创业做的ChinaRen,仅仅维持了一两年便易手他人的往事有关。
2002年底,陈一舟再次回国,花了一年时间做社区dudu.com。但陈一舟始终认为,仅靠自己慢慢发展,速度显然太慢。“社区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从0起步做到1很难,但从1做到10却相对容易。”陈一舟说。
出于这样的想法,千橡在自身规模并不大、品牌并不强的情况下,从2004年起通过股权置换加现金的方式收购其他网站,包括以“BT”(网络语言,泛指思维举动说话方式等另类开放,与他人不同)著称的“中国**娱乐互动门户”猫扑网(www.mop.com)、号称中国*大的视频分享中心UUme(www.uume.com)、魔兽世界中国(wow.game.mop.com)以及2005年圣诞节前后购入的IT社区及媒体平台斗牛士(www.donews.com)等网站。如今,千橡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旗下已经拥有近10家网站,成为集合多家社区服务的“大杂烩”。然而对于这样的多品牌发展模式,陈一舟却说,还没想好是不是也应该像搜狐(www.sohu.com)那样将旗下网站群称为“矩阵”。
对于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业内评论称陈一舟不像是在做企业,更多的是扮演着投资人的角色。而陈一舟的回答是:“我是用投资的方式做企业。”
一组来自千橡的数据显示,千橡旗下的互联网社区资产,注册用户高达2200万个,日均浏览量维持在1.5亿次——这个数据可以排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前6名,在Web2.0概念的公司中,当之无愧地占据着老大的地位。
模仿秀更容易**成功
做CninaRen虽然不甚成功,但却为陈一舟淘得了再创业的资本金。陈一舟曾说过,有了这样一笔*,再也不需要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的投资了。但由于陈一舟的胃口越来越大,收购开始挡不住地步步迈进。到2005年,当千橡整合了一些比较大的资源(包括收购无线公司,购买Donews等等)之后,陈终于认识到,在这个行业,“如果想迅速发展,光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够”,必须要依靠外部资金。
找投资商对于很多人是个门槛,但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陈一舟来说并不难:“在美国一半的投资公司里,都能找到斯坦福的校友。”此前做ChinaRen的时候,陈一舟就凭借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成功获得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这样的背景和经历,使陈一舟非常清楚地了解美国投资者喜欢什么、容易接受什么。因此,在千橡的矩阵模式中,几乎所有网站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美国同类的知名网站。
与猫扑网有着同样江湖地位的美国SN(Socail Networking,社会化网络)网站My Space,主要是以18岁~25岁青年和白领阶层为主体,目前注册用户已达数千万,并仍以每天新增约67万用户的速度成长。据统计,My Space的流量排名已居美国网站第五位。2005年7月,默多克新闻集团出资580万美元收购了My Space。可以说,My Space的成功,是促使陈一舟收购猫扑的主要原因。
不管黑猫白猫,能拿到投资的就是好猫。有了前车之“赚”,千橡和中国的Web2.0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出演一场场“超级模仿秀”:校园交友类的5Q(www.5qzone.net)类似美国的Facebook,UUme的近亲是美国的youtube,搞分类信息的renren酷似craigslist,Donews的概念接近c-net,魔兽世界、街头篮球等等游戏玩家的社区,在美国也有同类型的公司叫X-wire。
“千橡也不仅仅只是模仿,他们也在进行本土化。”易观国际的研究员黄涌涛说,“自从1999年中国互联网大跃进时代以来,有一个不成文的观念一直盛行。在中国互联网理论界看来,如何定义Web2.0或者其他的概念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因为今天在美国出现一个概念,明天我们就可以复制出同样的东西。美国很多做互联网的人是出于兴趣和创造性,而中国互联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投资。”
寻找长期投资人
由于Web2.0的概念正中投资者所好,因此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千橡就拿到了来自全球顶级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Atlantic(GA)、顶级资金管理公司Doll Capital Management(DCM)、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TCV)的4800万美元投资。“实际上,如果我们愿意,可以拿到6000万到1亿美元的资本。”虽然不肯透露交易细节,但据陈一舟透露:“*终的结果,我们还是控股方。”
担任此次千橡**管理团队顾问的是华兴资本*席执行官包凡。据包凡介绍,前后共有20多家投资机构对千橡表示兴趣。“由于投资界的普遍看好,因此千橡在选择投资者方面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包凡说,“选择投资商,主要看双方在沟通上是否有默契,双方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能够达成一致。”
包凡透露,之所以选择GA等风险投资商,主要是看中其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能力,例如此前GA在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等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让千橡动心的另外一点是,GA、TCV等风险投资商背后的投资人,都是美国一些非常富有的大家族,这些家族比较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他们的投资案例平均运作年限在8~10年左右,不会像其他大多数VC那样,要求企业改变自己的节奏以求尽快上市。“没有了短期必须上市的压力,更有利于千橡的整合和运作。”千橡联席*席运营官刘健告诉记者。
“我们的投资原则是只投给第二次创业的团队。这个团对之前一定做过企业,*好是以前有失败的经历,并且从中充分吸取教训。从投资商的观点看,这样的团队对如何运作概念会有很多经验,同时他们会知道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何种企业文化,选择怎样的内部机制,比如,是先做稳还是先做大?”包凡说,“确切地说,我们不是投资Web2.0的概念,而是投资给这个管理团队。”
战线过长的风险
不过,也有接触过千橡的业内人士表示,从投资者角度看千橡,他们普遍担心的是千橡目前大而全的发展战略会不会因为战线拉得过长而导致失败。据了解,千橡前期和软银谈的比较近,但是双方在对公司移动业务的估值和互联网业务的估值差很多,同时在未来战略上,投资者希望千橡未来更专注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做大而全的公司,因此双方没有*终走到一起。
“到底是大而全的公司更有价值,还是小而专注的公司更值得关注?”对于这样的问题,业内专家表示,现在评论为时过早,*终要以千橡做出来的成绩来判断。
黄涌涛认为,互联网行业是“只有寡头才能生存的行业”,而Web2.0在中国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因此,无论是出于**目的,还是出于进一步发展的考虑,“抢占地盘,使自己成为这个行业里的NO.1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由于目前的互联网行业,特别是Web2.0还远远没有达到细分市场的时候,什么项目能够挣到*,什么项目只是昙花一现还是个未知数。因此,过于细小地划分自己的领域风险更大。“千橡对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一部分拥有全部股份,一部分只占有小部分股份的做法,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除去发展的考虑,相对于小而专注的公司,做一个大而全的模式很重要的优势,还在于更容易吸引广告。”包凡分析:对广告主来说,投放到一个相当专注的网站,广告价值相对有限,“如果拥有比较完整、全面的平台,广告策略和广告价格的制定上,都可以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不利的方面就是对于管理层的要求较高,公司需要在不同领域内都能寻找到一个很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这个问题,陈一舟本人也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每一次收购,陈一舟要把一半的*花在创始人身上,因为“这是社区的命根子”。有分析认为,已经拿到4800万美元投资的千橡,目前*大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和管理,留住这些专业网站的创始人,挑战很大。在千橡上市、期权股权套现之后,这个挑战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