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人创业故事 炒杏仁年赚8百万美元

2015-08-28来源 : 互联网

为什么义乌这么出名,为什么一个小县城成了购物者的天堂?因为它用42万种小商品、年成交额近400亿元的力度打造了一个“世界超市”。深入探究义乌“点石成金”之谜,就会发现,义乌现象是浙江现象的一个生动缩影,义乌的成功实践正是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成功典范。

十眼看义乌

我们到义乌采访的三个人,两个戴眼镜,加起来一共10只眼睛。在义乌的几天,10只眼睛忙得要命,一会儿远观,一会儿近看,一会儿惊奇,一会儿不解,几**来,不敢说看遍了义乌,但是看到的那点点滴滴,已足以让我们一次次感叹。

薛建国:

这些用小商品创出大市场的故事,如果让义乌人听听,都不稀奇,几乎每个义乌商人都在做这种事。清洁球,就是家里洗锅涮碗的那个亮亮的金属球,超市里卖几毛*一只,利润不过几分*,义乌人黄利军就做这个,做了12年,做成“清洁球大亨”,每天一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地把清洁球卖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人家还打出口号:立志清洁**!牛吧!

熊晓燕:

做吸管也能做成大款,真是让人想不到。一根吸管*8毫*,居然一个月能净*40万,相当于我们好几年的收入啊,早知道我也去做吸管了。

小小吸管给相关产业的震动,可能不仅是楼仲平把它做到****,更重要的是它如此微不足道,却**了如此大的价值。义乌人,厉害啊!不得不服!

孙晶晶:

那天我逛义乌**商贸城,在一个饰品摊位,我看中一只仿白金戒指,问价格,**说:一毛*一只。啥?一毛*?我的耳朵差点掉下来。**说,一只一只卖当然是累死了也*不了*,我们是*批量的*。老外一下单,一火车皮一火车皮拉,*“哗哗”地就进来了。你那句话没错:义乌人,厉害啊!

三个义乌人的传奇

5厘*利润成就千万身家

“我最初做饮料,一下子亏了60万元,那时候,跳楼的心都有了。”坐在像小树林一般的五颜六色的铅笔样品背后,义乌市最大的铅笔生产企业中圆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元自嘲地笑了,他手指像拨竖琴一样将一排铅笔拨了一遍,感慨地说:“我是为了还债才做铅笔的,没想到我有今天,还全靠它了!”

1993年,宗元做了两年副食品批发,开始尝试做乳酸饮料,可是没有技术,饮料卖不出去,最后亏了60万元,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为了还债,做过**的宗元只好来到了岳父的铅笔厂打工,开始和铅笔打交道。

从一棵树到一支笔,中间要经过300多道工序,但一支铅笔的利润最多不过5厘*。“这要做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债呀?”宗元有些绝望。但岳父对他说:“积少成多,你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宗元到现在都感激岳父的这句话。他从岳父那里盘来三台机器,开 始在自家1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做铅笔。他和两个工人晚上做铅笔,白天拿到市场去卖,几毛*一支铅笔,一天能卖100多元。

卖了一年铅笔,手头有了一点*,宗元觉得不开发新产品不行了。1998年,他向银行贷款3万元,买了新设备,制造抽条铅笔。这种铅笔当时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生产。由于宗元生产成本低,抽条铅笔每支的价格比其他企业低1分5厘,上门要货的人踏破门槛,厂里一天要生产10多万支抽条铅笔。生产量一大,利润就成倍上涨。

宗元来了劲头,不断地生产新型铅笔。1998年7月,一个来自印尼的商人看中了宗元的铅笔,一下子就向他定了660箱铅笔,3个月就*了一万多元。“这是我**笔出口生意,也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小商品大利润’。从此以后,我就到全国各地跑展销会,专做外销生意。”

现在,宗元的工厂一年生产2亿支铅笔,盈利数**元,铅笔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用吸管把世界“吸”进来

楼仲平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因为家里太穷,他读完初二后就跟着父亲去江西一带鸡毛换糖。

“因为小时候吃过苦,所以我这人做事很踏实,也特别倔。10多年前我有机会能做生意,就选中了做吸管。因为那时候做吸管的人不多,而且小商品薄利多销,做好了照样能**。做生意最忌好高骛远。”虽然现在楼仲平富甲一方,但是说起话来依然很平和。

1994年,他租了两间民房,买来两台机器,和妻子两个人没日没夜地做吸管,一天要做几百公斤,做得手指头根根发痛,而每根吸管的利润只有8毫。就这样做了3年,刚*了一点*,金融危机爆发,塑料原材料大幅涨价,许多吸管厂纷纷改行,原有的40多家吸管厂一下子减到三四家。妻子担心地问楼仲平:“咱们也换吧?这样下去要亏死了。'楼仲平摇了摇头:'吸管是易耗品,需要量大。只要过了这个坎儿,一定有**。”

楼仲平硬是过了那个坎儿,将吸管产业越做越大,家庭作坊也升级成为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我上网很早的,网络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的时候,我就把吸管放到网上卖了,我用吸管把世界都‘吸’进来了。”楼仲平说起此事就很得意。靠着网络,他的吸管一下子推销到了全世界,目前,公司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的业务占据了公司总业务的一半以上。

现在,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企业,有60条生产线,公司90%以上的吸管销售世界各地,日出口吸管8吨,一年的产量占了**吸管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每月利润达40万元。

炒杏仁每年能卖800万美元

“这小东西也许能炒着吃呢?”毛应理到现在都忘不了,6年前他到新疆轮台进瓜子的时候,看到路边水果摊边满地杏核时的怦然心动。

那时候,毛应理只是一个卖炒瓜子的义乌农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新疆小白杏。新疆人只将杏肉做成果脯,杏核壳太坚硬,就全部扔掉了。望着满地杏核,毛应理自然想到了自己的“专业”,想试着炒杏仁。

为证实杏仁是否能食用及所含的营养成份,他直接从新疆飞到北京,请农业大学鉴定。结果是,此杏仁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拿着这份权威的鉴定报告,毛应理收购了大量杏核,运回义乌。毛应理夜以继日地炒了无数杏核,试验了无数种炒制技巧,终于让硬核开了“口”。

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研究配方、包装。产品一出来,市场就供不应求,一级品每公斤卖到30多元。

毛应理的炒杏仁一露脸,就引起了“傻子瓜子”和“阿明瓜子”等老牌企业的注意,也引起了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会长罗杰·怀森的关注,他很快就飞到义乌,品尝过炒杏仁后,马上就和毛应理订货:“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炒杏仁,味道太好了。你每个月给我供货100吨。”

原先被弃之于地的小杏仁从此身价百倍,飞越重洋,每年给毛应理**800万美元的收入。从杏仁开始,毛应理和他的义乌华隆食品有限公司又开发出新疆小白杏杏酱和番茄酱出口世界各地。

现在,只要提起毛应理,新疆轮台县委书记张正荣就赞不绝口:“义乌人了不起,毛应理是我们县的‘财神爷’,原先小白杏一公斤6毛*还卖不出去,现在一公斤要1.3元呢。现在,小白杏已成了我县农民的支柱产业。”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