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村庄的美丽致富路

2015-08-24来源 : 互联网

自1999年广西壮族自*区*府南宁打造推出“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来,广西在外的知名度已不仅仅局限于桂林的山水风光。随着“南宁**民歌艺术节”的蜚声中外,越来越多的人被它所承载的广西传统民族民俗风情所吸引。南宁江南区的杨美村,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杨美村临江街,是古老村庄历史的见证。

“杨美村于1999年作为**民歌节分会场正式得到**。近几年的年均游客数约为10万,去年达到11万。其中小长假游客较多,今年元旦约有3000人前来旅游。”杨美村村支书梁渊说。

杨美村位于广西壮族自*区*府南宁西南的江南区,距离市区30余公里,左江流经这里变为“几”字型,将杨美村怀抱其中。左江、右江在杨美村东汇入邕江,出广西、入广东,*后流入珠江流向大海。随着水路运输渐渐消歇,来杨美的客商渐渐少了。同时,稳定的地理位置让杨美村的时光变慢,让这座发源于宋代,发达于明清的古老村庄保留住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清代时期的杨美村*为辉煌,沿江而建的8座码头承接着各处汇集而来的货物,再经由此发往四面八方。所谓“大船尾接小船尾,南腔北调语不休。”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也留下了大量建造精巧的明清古建筑,客商的往来让杨美村浸润在商贾文化之中。2012年末,杨美村凭借其古典底蕴入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2008年任杨美村的村支书以来,给我感受*深的并不是村民物质生活发生的变化,而是村民生活追求和致富理念的变化,”村支书梁渊说。

“以前很多村民自家就是祖传做杨美特产的,如梅菜、沙糕和豆豉等,但是,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可以让他们赚钱,所以大多选择在外面打工。如今,杨美村被打造成为旅游点正式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认识到传承好祖辈留下来的东西,依托旅游环境创新经营之道,就是*好的致富路。

经营着祖传豆豉制作生意的杜学芬便是梁渊所述情况的典型代表人物。

杨美村干净整洁的青石街道上,古老的商铺门面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村中金马街旁,一位衣着朴素略显腼腆的男子站在自己家门前,门前的摊位上摆着自己制作的豆豉,老屋迎门的墙上,一个金灿灿的铭牌为这家主人作着注解——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美豆豉制作技艺。他就是杜学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杜学芬的杨美豆豉制作技艺于2010年5月获得广西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世代都以制作豆豉为生的杜学芬,从小便开始学习制作豆豉。然而,他的豆豉生意也曾经一度中止。“村里搞旅游前,大概是1999年,我还在南宁打工,那是侯每月的收入是500元左右。”谈到此,杜学芬显得有些落寞。

1999年起,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开展,他返乡重拾了豆豉的制作手艺。现在,杜学芬的豆豉生意平均每月能让他得到4000余元收入。除了在街上开店铺经营,杜学芬还将豆豉拉到南宁市区进行销售,甚至有外省的客户通过物流购买他的豆豉。

在村党支部的推介下,由豆豉、梅菜、沙糕组成的“杨美三宝”也愈加被人们熟知。古老的传统又重新被打造并推向市场,“2012年,全村仅酸菜、梅菜的年产值就在700万元以上。‘杨美三宝’的年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梁渊说。

梁补充道:“我们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扶持杨美村特产‘走出去’。例如,在与农产品相关的展销会上推出特产来吸引采购商;申请非遗项目争取政府更多扶持政策等等……杨美豆豉的制作手艺已经获得广西自*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现在我们也正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村庄知名度的提高、游客的涌入,唤醒了更多杨美人走创新致富道路的念头。

曹文芬站在自家“星岛号”船餐厅上,60年岁月在她脸上划出的皱纹遮不住她内心的喜悦。“村里搞旅游开发,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得多了,”左江从她身后静静流过,微风吹来泛起一阵波纹。望着自己的船餐厅,她充满笑容的脸上更有着几分安详。

曹文芬和她的游船餐厅

2005年,原本就经营着餐厅生意的曹文芬和家人贷款从南宁购回了一艘价值38万的客船,经过一番改造,左江里便多了这样一个富有特色的餐厅——“星岛号”船餐厅。从那时起,她和家人便以此为营生。

每到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她的船上就坐满了客人。那是他和家人*忙碌的时候,切菜、烹饪、洗刷,任务分配的井井有条,客人的欢笑声和岸上游客的喧闹久久飘荡在左江江面。

经营船餐厅每年能为曹文芬带来7、8万元的纯利润收入,早年的贷款早已还清,“付出劳动,就能赚到钱”,曹文芬坚定地说。

致富能人梁彩丽堆满货物的仓库

另一位创新致富之路的代表当属今年50岁的梁彩丽。她除了经营特产加工生意,还经营着两辆该村至市区的旅游专线车大巴车。而且她还是个“能帮就帮”的热心人。

“我经常用自家的大巴车无偿为村里人提供运输服务,能帮就帮嘛。因为我在家里排行老八,所以大家都叫我八姑。村里甚至连90多岁的老人也是这么称呼我,我觉得很亲切。”接受采访时都咧着嘴大笑的梁彩丽,皮肤黝黑的脸上堆起大大小小的皱褶。她语速飞快地陈述着,声音铿锵有力。

梁彩丽读大学的女儿也一度回村帮他她致富。女儿眼界更为开阔,她看到“灯笼椒”的市场前景,于是和母亲一道结合自家腌制方法改良了这一远近闻名的美味。获得成功后的梁彩丽并没有独自享受成果,她主动将腌制方法传授给村民,如今,村里仅这一项食品的收入每年就能带来近10万元的利润。

“我做旅游专线车每年也有个十万左右的收入,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我这几年,和家人去了北京、上海、苏杭等地旅游。我现在*大的愿望就是每年都和家人出去旅游一趟。”八姑乐呵呵地告诉我们,眼神里闪烁着憧憬。

村民富裕了,新的问题却产生了。富裕了的村民逐渐盖起了新房,两层小楼的现代建筑物逐渐多了起来。以“明清古镇特色”为吸引点、古朴宁静的杨美村多了些不和谐的现代感。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并和上级政府一起正在进行解决。”村支书梁渊说。杨美村将在老村旁帮助有需要的村民建设新住宅,新的住宅规划将会与老村风格保持一致,“将来,那里也将成为景点。”梁渊表示。

在村口,一栋2008年建起的二层小楼对面是个不大的池塘,池塘里养着鱼。这是“二叔公”杜敬森所开设的农家乐。一层空荡荡的餐厅里,他显得有些百无聊赖。“平常人少,过节的时候人特别多,”他说,“人少可能是因为路还不好走。”

交通是制约杨美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南宁市区到杨美,可选择坐船顺邕江而下,沿途虽风景秀丽,但是需耗时6、7个小时。人们也可选择陆路交通,但一条路需要在渡口等候船只摆渡,另一条路路况较差,往来均不十分方便。

“政府正在建设从南宁至扶绥县的二级公路,建好的话,从南宁出发三四十分钟就能直达杨美”,南宁市江南区文体局副局长陈忠表示。2012年,由江南区文体局牵头成立的历史文化资源调研工作组已经入驻了杨美村,对于杨美村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政府正在进行调研和制定规划。

梁彩丽的女儿黄雪微从村里走出上了大学,如今又回到村里的过程是杨美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她看来,恬静的农村比拥挤喧嚣的城市更为安逸。谈到村里的未来,她有自己的看法:“路通才能致富”。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