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在日本就仅仅是个普通的百货品牌,日本国内风格与其类似或者更加具有设计感的品牌非常多,而且价格比它高的更是不在少数。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一条长凳卖一千贵呢,问题一部分出在无印良品的定价方式上。
到muji的日本官网上看一看,你会发现凡是国内muji出售的产品,定价就是把日本的价格除以10,然后换成人民币而已。但是实际上,如果不考虑税务影响,仅仅按照汇率来算,应该是除以16。
然后是两国税收上的区别。
先看辅助资料:
1.日本的消费税本质上与国内的增值税相同 。
2.增值税定义:增值税是一种销售税,属累退税,是基于商品或服务的增值而征税的一种间接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称为商品及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在日本称作消费税。
3.消费者是增值税的*终承担者。
4.增值税的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各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
5.销售或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为17%,而与其本质上相同的日本消费税税率为8%。
6.日本的消费税在中国叫增值税。中国的消费税,指的是在增值税基础上再次征收的一种税,只针对少量商品,如汽车、木地板、**手表、游艇等。木家具是不征收的。
7.国内的增值税,由于流转税的特质,本质上依然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国内在标价基本上不存在价税分别表示的情况。
按照关税和进口商品的定义,这条凳子不涉及到关税问题。
那么就说说消费税这一块。
在日本,假设一件商品卖100日元,实际你需要支付108日元才能完成购买,这就是那8%的体现方式。一般店面标价有两种,一种是包含了消费税的,muji就是这种,它标价1000日元的东西,其实是本体价格加上消费税一共1000日元;另一种标价方式是标本体价,然后结算的时候你能看见消费税是另算上去的,苹果用的是这种方式。
假设我们*开始推测的muji中国店定价方式成立,也就是日本定价除以10,然后币种换成人民币。
那么根据前面的辅助资料,重新修改之前的例子:
如果一件商品本体是1000日元,消费税就是80日元,日本的muji定价就是1080日元,国内定价为108人民币。根据*近这段时间的汇率,1080日元大概等于66人民币。那么相差的这42是从哪儿来的呢?(世界的**答案?)
大致分析,有这几个影响因素:
*先考虑增值税的问题,按照17%的增值税率,国内的108拆开来以后,并不是100+8,而是92.3+15.7。就是说它的本身的价格是92.3人民币。
算法:
(1+0.17) ×原价= 108 元
原价≈ 92.3 元
增值税=原价×0.17≈15.7 元
然后是成本问题,muji的东西就算是在日本的一些店里,也有许多是中国制造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上,跟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比较低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假设日本国内拥有与中国一样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
那么1000日元的本体价格就有可能下调一些。
不过另外一方面是,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很小,所以物流成本较低,国内就稍微高一些。
综合起来,以下调至850日元为例,
重新计算日本定价,850+68=918日元,国内定价91.8人民币。
重新计算增值税,91.8就被拆分为78.5+13.3。也就是说本体价格大概是80块*。
现在回到*初我们看到的108,再看看仅用汇率算出来的66。
muji作为外来品牌,又天然多出了不少隐形价值。
明确这个定价方式以后,再说说消费能力。
在日本中午花500日元吃个午饭,大概相当于国内二三线城市中午15块*的套餐。10000日元就相当于,国内20顿午饭,或者大约80瓶矿泉水。
如果在日本上班,消费100日元的感觉跟国内消费一两元人民币的感觉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muji里400日元的笔,在日本人感觉跟四块*,而在国内买它你需要花掉40人民币。
一万日元在日本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稍微乐观一点,假设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是5000人民币。拿出1000买这个凳子,就是五分之一。日本什么水平呢,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找一家软件公司,入职的薪水就在每个月20万日元左右的水平,一万拿出来买这条凳子,20分之一。入职五年左右的人,一般每个月都能拿到40万左右。假如你在日本问,怎么看待muji把它卖到一万日元,大多数人会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问,因为这个价*太普通了,不便宜也不贵,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条长凳的价格而已。
这个差距是不能忽视的。
综上所述,muji中国店里卖的东西,它的定价并不是取决于它的设计、质量、或者品牌价值,它只是取决于日本定价而已。
至于本题中许多人所讨论的设计和情怀等等,个人以为,放到讨论日本muji为什么把它卖到10000日元这个问题中来,才算是比较合适的。
抛开定价原则来谈设计,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那么muji在中国卖的东西贵不贵?贵。
跟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均消费能力本来就比较低,商品定价还比日本高,所以说它贵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这就是事实,基于两国的经济水平来说,贵的不是一星半点。
那么为什么有人还会选择买这个长凳呢?
因为它被注入了一系列的附加值。
*先是概念。
MUJI的这款条凳,记忆中是来自Found MUJI in China的项目。深泽直人邀请一些中国的设计师查访中国民间的一些用具(吃、住、行的),越是原生态使用的用具,使用状态,越有兴趣。就如深泽直人常说的无意识设计、不需要设计那个意思。
其次是工艺上的创新。
中国传统的条凳会比MUJI的要高一些。老木匠口诀里有提到:桌一登二,就是桌斜一分,凳斜两分。传统条凳也有凳腿外斜的,在2个坐好的情况下,另外一人突然起身,如果坐者的人如果坐得靠比较边上,确实会如同跷跷板一样翘起。
深泽直人的条凳是改良过的,改善了安全性。两边的腿做得更倾斜些。
从材料上看:
中国的条凳一般就地取材,有什么木材就用什么木材,且统称为“柴木”,柴木的范围很广但一般意义上不包含**硬木。
muji的条凳使用的是天然橡木,因为信息不足,且与北美白橡木作为参考,*近白橡木被炒起来,以前是一级白橡木4000-6000/立方米,**是8000-10000/立方米,属于中端的实木材料。
从使用上看:
中国条凳,当餐椅、马凳、搭临时床、农村晾晒干货、调皮捣蛋的小孩把条凳翻过来拖着跑当竹马,农活累了点上旱烟另一边泡被热茶休息下,总之非常多。
MUJI条凳和中国条凳一样,并不是专门用来实现某种功能的。条凳的本质并没有变,只是它得融入性太强,在农村和现代家居中都能恰到好处的呈现多种状态。
结论:
1、中国muji定价方式为将日本定价除以10后将币种换成人民币。这凳子在中国卖1000人民币是因为在日本它定价为10000日元。
2、两国人均消费能力相差较大。muji在日本只是普通百货品牌,跟日本的人均收入相比,muji的商品价格其实很低。
1、条凳在日本之所以可以卖出10000日元,是因为设计是赋予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