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走俏上海郊区

2015-03-03来源 : 互联网

上海郊区的农业空间虽小,但常常会出现一些新动向。*近,不少地方就出现了一种“田保姆”,他们有的专管水稻育秧、机插播种,有的专司防病除虫、水浆管理,分门别类、各尽其职……田主人可以不懂农业,只要定期把他们请来,照样能获得好收成。

这种新现象,其实迎合了多方面需求。对于“田保姆”本身来说,他们原本是种田能手,但是动迁后离开了土地,空有一身“武艺”却难找到好工作,而做“田保姆”可谓专业对口。对于一些家庭农场主来说,他们将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种田经验虽然丰富,但自身无法种好那么多田地,请来“田保姆”能让他们提**率、降低成本。同时,郊区还吸引来了许多新型投资者,他们对现代农业十分感兴趣,但是在技术上并不在行,“田保姆”可以成为他们的新型工人。

有人因此说,上海郊区农业服务社会化初现端倪。

荒田催生出“田保姆”

“今年水稻又是个大丰收,120亩水稻每亩产量都在500公斤以上!”南汇区新场镇王桥村种粮大户褚老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让老褚高兴的是,种植这120亩水稻,他基本没费什么功夫,都由村里的“田保姆”替他“搞定”。

老褚说的“田保姆”是*近才在村里兴起的行当,是由村委会出资组织的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田保姆”们多数是村里种田的行家里手,只有到农忙时节才会聚到一起。他们中,有专管水稻育秧、机插播种的,有专司防病除虫、水浆管理的,分门别类、各尽其职。

说起“田保姆”的诞生,王桥村专管农业的负责人胡国强显得有些无奈:“农民老龄化,农田开始荒置,村委会不想办法不行啊!”

王桥村共有农民1680户,水稻种植面积1154亩。而这个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的村近年来却遇到了“尴尬事”: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都到企业里打工去了,留下来的都是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不少农田被荒置。2006年,王桥村村委会决定,成立农民公共服务队,在不改变土地关系的情况下,统一替农民种植,提高农业效益。

这种村里出资、“田保姆”出力、农民坐享收益的做法一经推出,就受到农民欢迎。但也有村民对此嗤之以鼻,3组的唐桂新就是其中之一。“不要你们搞七搞八,我自己种!”唐桂新把农业服务队员挡在门外。

去年,到了收获季节,辛苦了一年的老唐看着别人家请“田保姆”代种的水稻个个颗粒饱满,羡慕不已。今年年初,老唐主动找到村委会,请“田保姆”帮忙种田。如今,王桥村1154亩水稻已经全部实现了由“田保姆”种植。

记者为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农民自己种植,除去人工费,单是秧苗费、灌溉费、农药费每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请“田保姆”代种,除了支付每亩30元的秧苗费和少量的农药费外,其他费用都由村里“买单”,这一方面的开销每亩就能节省费用200多元。

*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田保姆”种出的水稻也是“顶呱呱”,比农民自种每亩多产出10%,而这得益于村里推行的“六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防*、统一管理、统一机收。

为了实现“六个统一”,王桥村出资40万元,添置了2台高速插秧机、1台播谷机、8台机动喷雾机。

在今年的水稻种植上,这些设备“大显身手”,插秧机每天插秧30-40亩,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在供种方面,王桥村选用**水稻,并请专业人员精心育秧,降低了水稻的患病率,提高了水稻产量。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王桥村水稻种植的“六个统一”,王桥村每年贴补的育秧、防病除虫、灌溉的费用以及服务人员的人工费等各方面的支出接近25万元,相当于村可支配收入的1/10,而这对于一个村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包袱”。

**认为,王桥村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的“千家万户搞小生产”的模式,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光靠**还不够,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应该说,村委会组织的‘田保姆’只能算作过渡,种植水稻也要像南汇水蜜桃、西甜瓜一样,走农村专业合作社道路!”南汇区农委有关人士如是说。

种田能手找到新岗位

近年来,随着大开发、大建设,郊区大批种田“好把式”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在这些农民中,不少人掌握着娴熟的种田技术,但是由于年纪偏大、缺乏工业技能,他们无法实现非农就业,因此特别希望能发挥一技之长,继续从事老本行。与此同时,许多种植基地和农户由于缺少技术,种植的产品质量不高,卖不出好价*。

针对这一情况,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郊区一些农业合作社尝试组建失地农民专业服务队,一方面为失地农民提供上岗机会,另一方面也为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支撑。新场果园村的严海宏告诉记者,自打前年他请上了新凤蜜露桃业合作社的种桃专业“保姆”后,桃树长势喜人,收成较往年增加了2000多元。据了解,在南汇,种桃“保姆”这一新职业正日益被看好,就连外区县的一些种植大户也慕名前来争着请种桃“保姆”上门服务。

瞄准市场出现的新需求,南汇新凤蜜露桃业合作社近年专门雇请了20多名有30多年种桃经验的失地果农,在全区**成立了一支种桃服务队,为其旗下70多户社员进行剪枝、嫁接、施肥等桃树管理。去年水蜜桃上市期间,南汇的许多桃农遇上了销售难题,可新凤蜜露桃业合作社社员的水蜜桃却十分俏销。一些社员曾算过一笔账,每亩桃树花千元左右费用就可得到全套管理,可收成远远不止这些,划得来。据了解,目前,这支专业服务队除了满足区内农民需求之外,还前往浦东新区、奉贤、金山等地**服务市场,深受当地农户欢迎,每逢农忙时节还需要提前预约。

现在,有关合作社也在芦潮港组建了一支“专业服务队”,*批15名果农接受了专业培训。届时,这批队员将统一着装,持证上岗。该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服务队先从事一些果树管理工作,今后还将招募一批西甜瓜种植能手,实行对外服务输出,承接果树、西甜瓜的日常田间管理业务,做单个农民想做而无法做的事。

一些农村青年也当起了农业“钟点工”。南汇出现的一种亲农工作室,就帮助100多名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干起了农业家政服务。所谓农业家政,是根据农业季节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农村青年进行农业技能培训,让他们阶段性地从事果树修剪、病虫害防*、农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农业服务,并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以件或按小时计酬,有的则按月给予报酬。这种新型劳动服务,既解决了农企在产销旺季人手紧缺的现象,也为农村青年灵活就业打开了一扇门。

去年7月,新凤蜜露桃业合作社招聘“水蜜桃销售员”,50多名青年被录用,到市区38个菜市场进行为期1个多月的农业家政服务,他们每人每天获得了40元的薪酬。

“田保姆”诞生的种种理由

“田保姆”为何吃香?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新出现的需求。

*先,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求。目前,一些地方正在鼓励田地集中到大户手里,一方面靠规模效应提高农户种田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在一些乡镇,水稻的规模化水平甚至已达到了90%以上。有的大户承包了上百亩水稻,他们只能聘请其他农民来帮助自己种田。但是,不少在郊区投资农业的企业家反映,能够提供农业服务的人手太少,一方面是因为大多农民嫌农业产出太低,他们纷纷跑到工厂就业去了,另一方面有的农民在农业技能上并无特长,他们也无法胜任现代农业的岗位。他们盼望,何时一产也能像二产、三产一样,能提供大批**的、可供自由流动的产业工人,可供他们挑选、聘用?

其次,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一位企业家在金山区承包了数千亩粮田,他设想,今后可以采用工业上的“专业化分工大生产”模式提高劳动效率,将“播种”、“施肥”、“灭虫”、“收割”这样的工作分别委托各“专业公司”实施,以获得更**的服务和更低廉的价格,进一步降低成本。比如采用飞机播种、撒农药,成本只有手工作业的几十分之一。虽然也有人提出,上海连片规模经营的农田较少,农忙的时间也十分短,飞机大部分时间闲置岂不是更浪费?但这位企业家表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组建飞机服务队,就能实现一年四季作业,这就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同时,“田保姆”还可利用技术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现代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没有门槛的农业,它要实现生态、**、**的目标,必须提高技术“含金量”,这就要求有较高素质或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比如南汇水蜜桃、嘉定哈密瓜等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且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规程,如果能组建服务队将这些服务“配送”田头,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可提升郊区农民在某些产品上的竞争力。

种种迹象表明,郊区农业服务社会化的需求已经开始出现。其实,在国外,农业在走向规模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进程。比如美国,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平均规模已经达到2600亩,其中大农场甚至达到18000-24000亩。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作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有时候,占地几万亩的私人农场,不过几个人管理。播种、施肥、灭虫的时候,打个电话飞机就来帮他们做了,收割的时候打个电话就会有收割机来割稻直到烘干装袋送进仓库。

有关**指出,虽然上海也许只适合“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值得提倡。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