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想,平常喜欢在微博上扮演初级业余段子手和小愤青,生活中喜欢和几个固定的朋友聊聊车,吹吹牛逼,从来不谈任何工作和业务。这样难免会让别人把我想成一个不学无术,走了狗屎运的家伙。狗屎运是肯定的,不学无术真是过奖了,自认为挺爱学习的,什么热门就一头钻进去,通过大量收集信息和拜访创业团队,把热门的东西研究个明白,还经常悟出点方**用在汽车之家和自己投资的创业团队上,小有收获。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对自己准确的定位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懒人。
*近看到很多新创业者,自我营销水平都相当了不起,产品还八字没一撇的时候,就已经像**一样给所有人传授经验了,我确实没这本事。既然没这本事,也不能倚老卖老,咱就像个朋友聊天一样,和你讲讲汽车之家这些年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后面的内容有60%是做之前就这么想的,有40%是歪打正着马后炮总结出来的。
一、赢的理念,赢的团队 我*在乎的就是输赢(所以肯定认真),这是我创办汽车之家*根本的理念。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的使命就是带着团队去赢(而不是刷存在感和情怀),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赢,要赢的客观,绝不能自欺欺人,什么我文章写得好就是赢,这是我上高中做个人网站时候的SB想法,没有*多的人看,我写的再好也是自欺欺人,自娱自乐。大到收入要赢,利润要赢,用户量要赢,效率要赢,小到一篇文章、一个**要赢,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建立一个赢的理念。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赢的心态,就不用天天谈心了,因为每个人都会用赢来激励自己,不需要哄,自我驱动是必然的。 建立团队也是一样的,我们不需要一个梦幻团队,我们需要一个可以赢的团队,谁能帮我们赢,我就去找谁。我自己擅长用户和内容的经营,所以我的**个合伙人樊铮就是做技术的,CEO秦致是做管理的,财务副总裁李铁是普华永道的,销售副总裁韩松是经营广告公司的,所以从2005年到2007年,再加上我带起来的做用户和内容的团队,毕安带领的HR团队,一个不错的团队就这样建立了起来。我找到的这些核心管理团队所擅长的,都是我**不擅长的,甚至不会的,他们就是来*当一面的。其实,早在2007年,汽车之家就已经有了一支在汽车网站领域****的充分互补的团队,只不过这个团队的能力变成结果,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考验。
三、谁决策,谁负责 谁决策谁负责,这是我作为一个懒人认为的*好的管理模式。
比如掌管整个媒体业务的韩路,每年的第四季度,我和韩路(还有韩路直接管理的总监们)需要针对未来一年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达成一个共识(并以任何人都能听懂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大幅减少沟通的成本),然后大到年度的财务预算、人员预算,小到一个帖子、一篇文章,他和团队都拥有100%的决策权和责任。至于我自己,我也成功的保留了两个权力:建议权(大多数都被团队无情的驳回)和否决权(一年只能行使三次)。 我轻易不使用否决权,使用的时候他们也不郁闷,因为这是提前说好的(所以,很多客户朋友就别再找我了,不是我不给您面子,而是我真没这权力)。
谁决策谁负责,结果是难以想象的好。韩路自己会加价买车,但是他和团队做业务预算的时候,花的每一笔*都研究的非常细,比花自己的*省多了。所以无论是费用的预算,还是人员的预算,以及设备的预算,我说的*多的是,这些*够吗?需要不需要再加点?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我们深思熟虑过了,够了!---说良心话,和这样一群人公事,***的幸运。
至于业绩,年年超目标,团队的努力程度和执行力已经到了让同行恶心的地步。这个恶心,我认为绝对是褒义词。
四、做减法,选方向 除了触及原则和道德的问题,我很少给团队找事。因为我是一个懒人,所以我做的*多的并不是给团队做加法,而是和团队一起做减法。正因为团队非常努力,所以他们希望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去赢,所以经常会压给自己很多事情,单*看每个事情都很有价值,但是精力有限,实际执行下去往往事与愿为,越努力,越背道而驰。这时候,懒人李就出现了。
我有三种角度看团队:一是团队内,二是团队外,三是用户。我会带着团队梳理所有在做的事情(或者是方法),先让他们以团队内的角度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列出来,再带着他们以团队外和用户的角度来把这些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列,*后留下小于等于三个*重要的事情。
选方向也是类似的方法,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个市场和需求大不大?2、到底是不是刚需?3、到底是不是刚需?4、到底是不是刚需?5、我们能不能做到**?如果五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那就立即行动。 团队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做减法的能力(做加法傻子都会)和选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能力,至于改变后的结果,讨论的就不再是目标有没有达成了,而是每个月都说:我这个月的目标又定低了。至于方向性的问题,无论是车主口碑、车主价格、**PC技术全员转移动等,这样成绩非常NB的方向性选择,都是团队成员自己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