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的**阵地、长三角经济的发动机、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在这块种植梦想、繁殖**的海滨城市里,活跃着近30万**湖北儿女的身影。“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湖北省**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上海市湖北商会名誉会长刘凯春介绍,据不**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上海市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湖北籍企业就已超过2000家,总注册资本达60多亿元。而在上海市湖北商会125家会员企业中,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8家。“在各地**云集的大上海,虽然湖北商人的地位有待发展,但今后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刘凯春说。在上海市湖北商会的125家会员单位中,企业家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45岁以下的青年企业家占67%。上海市湖北商会会长郑军说:“靠头脑创业、凭知识致富,是在沪鄂商的显著特点。”
胡黎明:教授“下海”**智能建筑行业
与不少出身草根阶层、学历不高的浙商不同,在沪的湖北商人整体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据统计,在上海市湖北商会的125家会员单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占90%,仅硕士以上学历的就占30%;在年龄构成方面,45岁以下的青年企业家占67%。“靠头脑创业、凭知识致富,是在沪鄂商的一个显著特点。”上海市湖北商会会长郑军自豪地说,这些企业家中,还有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他们除了在学术领域各有所长,投身商海之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不少在沪的湖北企业家已成为一些新行业的**者和**人物,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63年出生于沙市的胡黎明,是上海市湖北商会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已在沪生活了20多年的他,*初是以上海化工学院研究生的身份来到这座城市的。而今,他的身份除了上海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有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工商联执行委员、2004年度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1997年,在高校从教十年已获教授身份的胡黎明决定“下海”,以科技创业。这一年,他创办了延华公司,主要从事电子政务及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业务。1999年,上海房地产业跌至低谷,不少房地产商为卖不出房子而发愁。胡黎明看准商机,提出“科技提升建筑价值”的口号,跻身智能建筑这一崭新的领域。这在当时是一个**的行业。谈及入行初衷,胡黎明说:“其实很简单,按照中国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排序,当时,国内衣、食两个基本项目已经解决了,下一步肯定是解决如何让老百姓住好的问题。而建筑智能化就是将传统建筑与高科技相结合,解决如何住得舒服的问题。”事实很快证明了他这一大胆猜测的正确性。
此后几年,上海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胡黎明的建筑智能化理念迅速被广为采纳。“开发商卖房子**,而我让开发商的房子更好卖,进而*开发商的*。”作为这个新行业的**者,他的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大发展。2001年,胡黎明接受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发展更上层楼,迅速在智能建筑行业拥有了牢固的市场占有率。如今,他的公司在上海新建住宅智能化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并连续三年保持行业内第一;同时,他还在苏州、南京等地成立了分公司,保持华东地区的市场领先地位。而由胡黎明一手组织开发的“延华数字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了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评定的“2004年国家重点新产品”的殊荣。“在上海发展的湖北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像胡黎明一样,是通过念书考出来的。”刘凯春说,湖北深厚的教育基础正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昆山保昆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当年就是以湖北省高考状元的身份来到这座城市的。1993年毕业后,他先后从事过会计事务所专业会计师、房地产公司财务部经理、房地产公司营销部经理等职。六年的打工生涯,为他积累了充足的经验。1999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高潮期的前夜,这位湖北小伙选择以房地产作为他创业的开端。六年积累一朝迸发,从*初的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起步,张斌的羽翼步步渐丰。2002年底,张斌成功收购昆山保昆房产有限公司,经过艰难的资源再整合,他成功地改造了几个遗留项目,在业内赢得良好口碑,同时,其资产也实现了连续翻番。谈及创业心得,张斌总结说:“稳扎稳打。”简洁的语言,透出他的行事作风。
张润斌:从武汉走出又反哺家乡
2005年,华亭镇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被列为上海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园区,张润斌迎来了他事业上的第二次高峰期。去年10月,在上海已站稳脚跟的张润斌开始积极和家乡联系,在热心参与上海市湖北商会筹建工作之余,他的农业园区开始迎接一波又一波来自湖北家乡的考察团。今年5月,几经努力,他回乡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武汉黄陂区武湖和江夏区宁港新家园建设示范园区开始动工。这也是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希望能带着在上海打拼的成功经验,反哺家乡。”经过一番打拼的张润斌对企业家的责任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企业家的责任不仅仅是做大企业,而是做好帮教工作——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弘扬一种进取的精神,帮他们脱贫致富。”或许是为了更好实现这种责任,如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润斌还兼做武汉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现在我带着5个研究生,教学是我生活的一大乐趣。”他说,如果可能,他希望今后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吴德昌:创新致富,做***的事业
谈及湖北商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上海市湖北商会副会长吴德昌在忧虑之后表示了充足的乐观:“总体来说,湖北商人在外的生存现状与湖北省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成正比。但今后,我认为会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的政策成就了浙商群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他们在传统制造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但经过20年的发展,再想靠这样的方式致富已经很难了。今后是要靠脑子和点子**,开辟新行业、新领域,在这方面,湖北人有着外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吴德昌的这种看法,得到了商会很多人的赞同。“纵观在沪的湖北商人,有很多人已成为一些新行业的**人物。”上海市湖北商会秘书长陈中华说。而吴德昌所提倡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他本人的创业历程中也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1986年,湖北省外经委在省内设四个对外开放试点,在某中学教书的吴德昌作为外语人才调至襄樊服装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三年后,他南下海南。1991年,中国股市上市,吴德昌大胆出手,*下人生的第一桶金。1994年,吴德昌接触到一种来自美国的高科技产品———钛金属膜,贴在玻璃上具有防紫外线和防弹功能。他大胆签下外商代理协议,以现场实验的方式在海南大力推广,迅速打开市场。第二年,吴德昌带着产品赴沪发展,经过*初的挫折之后,其产品曾一度占有整个上海市场。三年后,随着同行竞争日益激烈,相互拆台挖脚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愿趟那道浑水”的吴德昌果断撤出,转而迷上了一种能源环保技术的研发。1998年,吴德昌成立祝融能源开放有限公司,将自己研发的技术申报国家专利,并着手市场开发,并开始承建天然气管道建设开发项目。2003年,吴德昌无意中接触到IT审计项目,这项以保证信息化安全为目的的审计系统,在国外的发展已日渐完备,但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于是,看好这个市场前景的吴德昌又成立了信息系统审计咨询公司,如今,上海电信、上海IBM公司都已成为他的忠实客户。“做企业的*高境界就是卖标准。”对于目前国内尚处于空白的IT审计项目,第一个吃螃蟹的吴德昌非常有信心。如今,他的事业王国里涉及能源、外贸、IT、商业地产等领域。创新,是湖北人的长项。在上海乃至全国医疗系统极负盛名的彭少成,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典型。彭少成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1994年,在日本留学并工作生活了7年的彭少成回国,到上海发展,创办上海仁康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彭少成建立了当时中国*大的人体“皮肤库”,其科学配方能使人体皮肤保持近10年的新鲜。1999年,彭少成与合伙人买断上海轻工职工医院,转制改建为上海第一家私立医院——上海博爱医院,并担任院长。这为我国医院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后,凭着这套先进的管理模式,彭少成又组建了上海博爱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涉足医院管理行业,创立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收购兼并、管理运作的新模式,并先后收购和管理上海市内外的数家医院。但他创新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去年底,他再次成立了康汇医疗保健会馆,这又是一个新行业——专门为高端人群提供抗衰老保健服务,承接大型企业集团的员工体检服务。据上海市湖北商会介绍,近年来,湖北在沪企业数目骤增、实力提升,涉及汽车销售、医药、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建材、建筑装饰装潢、化工、机电、物流、餐饮、商品零售等行业,其中有不少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的新行业。“应广大会员的要求,今年下半年,商会准备组织大家回乡考察,选择一些新的投资项目。”刘凯春说,目前,商会刚刚成立不久,会长和秘书长都是由湖北省**驻上海办事处的同志兼任,等商会发展到一定规模,办事处将推出商会管理,直接由在沪的湖北企业家们担任,“我们做好上海-湖北两地的交流服务工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