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网盛科技董事长孙德良并不认可,他认为自己是“8分幸运+1分智慧+1分汗水=自身成功”。从毫无背景的农村娃,到坐拥30亿身家的网络**,孙德良认为,自身成功关键还是“幸运”两个字。
农家孩城市之梦
1972年,孙德良出生在杭州萧山一个贫困农民的家中。“家中,只有我和哥哥两个孩子。”孙德良介绍说,“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一定要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去城市里生活。”
三十多年前的浙江农村,仅仅只有如画的自然风光,改革开放的暖风还未到来。因为贫穷,所以孙德良选择离开。“非常庆幸的是,在初中升高中时,我考入杭州市**中学。”孙德良说,“这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明白什么是城市。为了能更好地在城市生活,我需要更加努力。”
默默无闻,潜心攻读,孙德良在杭州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三年。但由于语文等文科科目相对偏弱,孙德良高考成绩并非十分理想,*终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攻读计算机学科。
“读大学期间,我充分意识到自己既没**,更没地位。为能在城市生活,我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能考上大学的人,都被认为是天之骄子。但在孙德良的心中,危机感和不安感却不停敲击他的内心。“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师兄因为英语好,成功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孙德良说。
为此,不管是北方天寒地冻的凌晨,还是傍晚浪漫的落日余晖时光,孙德良*好的“伙伴”都是牛津英语词典。“那时,我每天都拿着这本词典背。我的英语水平也因此得到质的突破。”
踏上互联网之路
机遇就像一阵春风拂过,如果手中没有种子,自然无法生根发芽,来年亦不会有任何收获。不过,孙德良已准备好种子,虽然大学时的他,并不知道今后能播种的是哪一粒。
1995年大学毕业后,孙德良回到杭州找工作。当时,杭州一家*大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招聘员工。“**次面试后,公司因我是普通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原因没有录取我。”孙德良说。
心有不甘的孙德良,继续寻求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的机会。“一个多月后,发现这家公司在招英语翻译。由于大学时期打下的基础,我的英语非常好。*后,我以英语翻译的身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
**份工作犹如一把钥匙,给孙德良打开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一扇大门。孙德良回忆了一件对他人生很有影响的事情。“1996年8月,亚特兰大**会召开。那时,我们几个人合作,需要把**会信息翻译好,传给报社。这让我意识到互联网简直太神奇了。”
据悉,这家网站,做的是类似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可惜发展时机不对,这家网站两年后就关门倒闭了。”孙德良说。
公司虽然倒闭了,但却让孙德良真正爱上了互联网,决心在互联网行业干上一辈子。“当时,我希望找第二份工作也是和互联网相关,但却发现杭州已经没有第二家互联网公司。”于是乎,孙德良一拍脑袋:自己创业吧!
艰难创业之初
创业必须要有启动资金,“但那时的中国,根本****投资概念。*直接的途径就是向亲戚朋友借。”孙德良说,“当时毕业才两年,毫无经济实力,别人根本不会借给你。”*后,孙德良的父亲出面,向亲戚朋友借了两万元的高利贷。“父亲知道,如果希望这个家能有所起色,就只有靠我。因为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出去干活。我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孙德良说。
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孙德良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倒闭公司做的是门户网站。因此,我必须走和它不同的道路。于是很容易想到做一家行业网站。”孙德良说,“一开始,我想到做服装行业网站。但一次偶然机会,让我改变主意做化工行业网站。”
1997年10月,孙德良原本去杭州武林广场参加服装博览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参展商和观众浇得无影无踪。于是,孙德良只好去附近老同学的化工公司避雨,无意中发现同学有一整抽屉化工行业的名片。“没做任何思考,也没做任何市场调研,一拍脑袋,就决定做化工行业网站。”
孙德良和几个伙伴,用手上不多的资金,租了杭州翠苑一间简陋的民房,开始创办杭州中化网络有限公司,首家经营的网站是中国化工网。如今,孙德良感慨道:“自己真是幸运!因为化工行业门类多,价格变化快,和国际接轨早,符合互联网特性。浙江又恰恰是化工大省。所以,网站成立后,发展是非常顺利。”
据孙德良介绍,中国化工网成立初,就按照“广告+会员”的盈利模式进行发展。“那时,深感肩上的压力,工作非常拼命,白天找客户,晚上做技术。”孙德良说,“不过,非常幸运的是,网站成立当月就收到会员费2000元,到1997年年底时,就开始盈利,挣了几十万。到1999年,公司竟然赚到500多万。我简直太高兴了!”
因此,从中国化工网创立到现在,除了一开始的启动资金两万元,网盛科技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分*,资金全部正向流动。
赴港上市一波三折
就这样孙德良在杭州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继中国化工网后,又成立了中国纺织网和医药网等网站。不过,真正让普通民众开始知道并了解这家公司,还得归功于这家公司的成功上市。
“事实上,在公司上市前,我根本没有资本市场的操作经验。但我清楚,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要上市。”孙德良说。于是早在2002年年底,孙德良就在规划公司去香港上市的准备。“因为那时中国公司想要在内地IPO上市非常困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选择香港相对容易些。”
但始料未及的是,孙德良正在准备上市时,某报刊一篇《中国首家赴港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诞生》的发表,立刻引起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不满,以侵犯商标法为由,将孙德良的杭州中化网络有限公司告上北京二中院。“2003年上半年的诉讼期间,我们连公司将来可能是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赴香港上市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后,杭州中化以败诉告终。官司的败诉也直接导致公司更名为“网盛科技”。2003年,当这场官司结束后,孙德良又开始规划上市之路。“但当时,出现了福建某印刷厂造假、沈阳杨斌事件等,导致中国民企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形象很差,价值受到很大影响。”孙德良说,“所以,静下心来,我们决定还是回国内A股上市。”
决心在A股上市
“但当时心里真是没底。”孙德良说,“一是网盛科技规模小,二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有2000万家企业,一年只能有100多家上市,获准上市的机会非常小。”
怎么办?绞尽脑汁,*后,孙德良聪明地打造了一个概念。“中国互联网都在海外上市,网盛科技就在国内上市。如果干成了,网盛科技就是中国互联网**股。”孙德良兴奋地说,“这一招,真把中介机构说服了。上海的申银万国,答应做网盛科技的承销商。”
网盛科技在2003年底开始做上市准备工作,在2005年4月,向中国证监会正式递交申请。“可没预料到,两个月后,证监会打来电话说新股IPO发行暂停。因为中国资本市场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孙德良说,“当时,我真觉得倒霉。因为中国这么多上市公司,当时真不知道,全部改到全流通需要多久。”
“不过产业还是根本。不能因为消息影响业务的正常竞争。”孙德良说。于是,被浇了一盆冷水的孙德良暂时打消上市念头,继续踏踏实实把企业的经营搞好。让孙德良再次感到幸运的是,2006年7月,仅仅隔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证监会再次打来电话称,股改大局已定。网盛科技可以继续展开上市准备工作。
2006年10月31日,网盛科技上市进入*后环节即董事长答辩。“当时,有两家企业同时进行答辩。一家是国务院直属企业,另一家就是网盛科技。”孙德良说,“相对而言,我们的实力相差悬殊,我非常非常紧张,感觉脑子空空的就进去答辩。不过,随后也就静了下来。”
答辩大约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当孙德良答辩完出来时,身上还直冒冷汗。“下午1点05分,当证监会*后宣读网盛科技获通过时,我太激动了,热泪盈眶!”孙德良现在回忆起来,还非常激动,“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因为,能成功上市,意味着网盛科技能在新的平台上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