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概两个月前,我有一门课程上线,找一位朋友在他公众号帮忙**,他答应了下来。
我问他,“你的公众号广告报价多少呢?我按照市价付费给你吧。” 他说那怎么好意思呢,咱那么熟的朋友了,帮个忙就不谈*了。
我说你的逻辑其实错了,如果你真希望帮我的话,就该把*收下,并且给他讲了一下我的理念,*后他接受了。
我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是专门做在线教育的,所以不断会有新课程出来,持续需要进行**。如果你这次作为朋友身份免费帮我推一次,固然我可以心安理得接受,但也意味着下次再有新课推出,就不好意思再找你了,这样我便少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合作,你也多了收入,我也多了渠道,这事才能**进行,你对我的帮助才能“*大化”。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所有事都处理成这种冷冰冰的金*交易,会不会又走向另一个**呢?
其实不会的,即使是交易,也可以处理的有人情味。比如说,价格可以适当优惠;又比如说,如果有其他人找他合作,适当把更多机会留给我,等等。但有个大前提,就是你必须为别人的劳动和资源付费。
02
我从出生到高中毕业都生活在农村,上大学至今生活在城市,对比农村生活的群体和城市生活的群体,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农村人平均收入低,但反而不喜欢谈*,更流行的是“劳动交换和物物交换”。
今天我帮你耕了**的田,可能几个月后你便帮我割**的稻谷;今天我去你家地里摘了点菜,可能过几天你便送我几条瓜。如果是帮一些小忙,你给别人*,别人还会生气,觉得你怎么这么现实。
城里人平均收入高,但喜欢用*来计算物品和服务的价值。我用过的空调即使不要了给你,也会按照二手物品算一个价格;你帮我设计个LOGO,做个网页,做之前大家会协商好一个价格。
所以,农村人的邻里关系确实看起来比城里好,人与人显得更加接近,没有城里人那么“冷漠”。
但与此同时,农村人的“是非”其实比城里人多得多,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原本和睦的两家人便可以变成死敌。这时候,各种陈年旧事都会被翻出来,以计算到底是你亏欠我多,还是我亏欠你多。而这种事情在城里发生的概率则小得多。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根源在于农村流行的是“潜规则”(注意,此潜规则非彼潜规则),讲究的是人情、关系、感觉,而城市流行的是“明规则”,讲究的是市场定价。区别在于,前者难以用数量衡量,而后者非常容易——就是用*。
所以,在农村想干点大事,特别是需要很多不同的人协作的事,往往比城里难很多。因为会有各种你想不到的幺蛾子事情发生,要么是队伍内部闹矛盾了,要么是有人突然撂摊子不干了,你还毫无办法。
03
尽管很多人不同意,但城里人市场化的明规则,确实要比农村人的“潜规则”要先进。事实上,后者往往保留了很多原始社会和农耕社会的残留文化,是典型的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对此,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也有非常生动的阐述,其中一个观点是:货币作为一种人类都相信、尊重的事物出现,代表着人类又进步了一大截。
谈*这事看起来很俗,但它具备了下面两点非常积极的作用:
1、尊重市场规律。潜规则是阴暗、晦涩、难以理解的,但市场规律是相对公开、透明、容易理解的。所以,尊重市场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价值容易衡量。有了统一的货币,不管是服务还是物品,都可以参照公开市场给出一个定价,让交易双方都觉得满意。但人情、关系的价值难以衡量,很有可能交易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因此前者容易持续而后者非常脆弱。
尊重市场,意味着尊重市场背后一个又一个提供各类服务、商品的人,并且愿意支付相应的对价。唯有如此,真正做实事的人才能活得越来越好,社会才得以快速发展。
这种尊重,比那种“你我关系好,所以你要免费为我服务”的人情绑架,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而我相信,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过去或多或少都被绑架过。
04
尊重*的力量,其实也是尊重人类包括自身内心“自私”的一面,而不是去回避它。
所有生物的第一本能,都是优先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生物的一种,人类自然同样如此。只不过因为有了社会这个大群体,才相对弱化了,但它从未消失。
为了自己珍惜的人,我们愿意“无条件”地付出,但这不是绝对化的。事实上,我们内心都渴求回报,比如情感上的尊重和认可,比如金*上的回报。
任何所谓“不求回报”的付出,基本都无疾而终。这种完美的场景,只会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中。
不愿意承认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实际上是否认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这种人,短期内往往表现的“大公无私”,实则往往做出更可怕、更自私的事情。关于这点,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中便有发人深省的阐述,而在历史中也被多次验证。
就比如我之前多次说过的,我开公众号写文章,一方面是为读者而写,因为我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我自己而写。
写公众号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认可我,能使得我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而这让我很爽。你们的打赏,广告商投放的广告,能给我带来不错的收入,这同样让我很爽。这些都是我写文章很重要的驱动力量,我从来不否认它们。
如果这些都没了,我也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
很多道德党,键盘侠喜欢对广告和要打赏的事情进行批判,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身边不少朋友心理比较脆弱,甚至为此而放弃了写作,这也意味着这世界又少了几个优质的内容提供者。
如果这样的观念成为主流,估计也没多少人会坚持下来。而有这样观念的人,估计现实生活中都过得不怎么好,因为愿意帮助他们的人会越来越少。事实上,真正该被批判的,恰好是这类人!
你不尊重市场,市场就会抛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