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鼓励青年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尖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也正由“冷”变“热”。通过对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基本数据的分析来看,尽管政府、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依然不高,好的创业项目依然不多,好的创业团队也不多见。
最近小编持续在关注大学生创业,看到充满激情不断努力的大学生创业者小编由衷的佩服,如何能帮助大学生们将创业路走的更顺呢?小编特别请到了在既有学术理论又有经商实战经验的新华都商学院特聘教授、创业孵化中心主任吴乐进博士跟大家分享大学生创业三大“雷区”。
一、激情有余,经验不够,准备不足。
大学生们由于受商界精英的鼓舞,对创业不乏激情。但是,创业毕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同学在开始创业时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衡量,光凭一股热情和一个创意就开始创业。有人认为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其实不然,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培养管理能力、丰富的人脉资源等等都是创立一份事业必不可少的根基。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如果不是有意识的学习往往都缺乏这些基本素质,创业的根基不稳,项目就难以长久持续经营。
比如赵同学和其他5人成立了一间网络公司,设“开心校园”网站,拉到了近万元的客户,开局良好,但年轻人“意气用事”很快影响到了经营。其中三个合伙人一心要将事业做大,赵同学却想从小项目入手,几人意见不一。加上大家都缺乏经营经验,有限的资金被分散在房租、交通、应酬等日常生活开支方面。公司很快解散,几人的学费近两万元都打了水漂。
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阻挡着同学们的成功,所以大学生的创业往往以后劲不足收尾。
二、只重创业、忽视经营,缺乏团队意识。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能赚钱的事情就是创业,如摆个地摊,当个小商小贩就是创业,对于自己所做的项目没有长远的规划,这种对创业实践的理解难以做大创业活动。一份事业不仅需要创立,更重要的在于经营,经营应“从头开始”。在创业初期就应该对与公司架构相适应的部门进行设置,创业团队也应注重挑选那些专业及资源能互补的成员,理性合作才是长久之道。
团队管理作为经营的重要部分被许多创业者忽视,大学生创业常始于几个要好朋友的“志同道合”,这股热情缺少理性和判断,所以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也结束于团队分裂。
例如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创业,由于第一个店铺发展较好,就把流动资金全部用于新店的快速扩张上,导致资金链断裂。还有些创业团队在顺利成长后,却由于在利润分配、公司战略等问题上的分歧而分道扬镳,甚至解散公司。因此,创业者不仅要懂得建立企业,更要懂得经营管理企业。
三、就业不成就才去创业?
为什么要创业?许多人都说要实现个人价值,但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才选择创业,这个创业的出发点并不成熟。创业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是一种考验,其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就业,不是读书成绩好就能胜任创业的,更不是读不好书就一定是创业的主力军。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优秀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要能够面对市场的挑战,要有勇气战胜创业征途中的种种困难。只有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才能应对创业的艰难,并能够不屈不饶地坚持奋斗。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先就业学习才是更恰当的历练方式。
最近,教育部门和大学掀起了“创业热”,不少学校已开始把创业建设成为一门专业,而且是热门专业。如果创业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大学一头的热情,没有社会整体的呼应,很难真正“热”起来。
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件新生事物,切忌用传统的大跃进式的方式将大学生创业推入危险的“雷区”,而应该是在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探索来达成共识,并以长期不懈的努力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吴乐进简介:青创旅创投公司董事长,微幸福文化公司创始人,现任新华都商学院特聘教授、创业孵化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及投资经验。曾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上市公司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