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楼市出现的冰*两重天格局,也让各地的土地供应开始分化。在辽宁、湖南等去库存压力较大的区域,地方**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土地供应(在13日曾做报道);而在北京、南京、合肥等一些热点城市,却反其道而行之,正加大土地的供应。
北京市**近日通过的《北京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显示,虽然相比2015年供地总量有所下降,但住宅用地安排了1200公顷,仍与去年持平,其中的**性安居工程用地减少100公顷,商品住宅用地则增加100公顷。
南京此前在3月19日就宣布,今年供地总量较去年增长30%左右。合肥市也计划今年城区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同比增加15%以上。
在上海、深圳等地相继**调控措施后,一线城市高涨的房价出现下调迹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记者说:“各地的‘分区调控’做法有助于库存结构和供地结构相匹配。近日一线城市房价下调,是此前虚高价格泡沫的一次短暂破裂。”
各地土地供应政策分化
4月13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介绍,今年一季度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商品房销售明显加快,前2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2%、43.6%,增速比去年分别提高21.7和29.2个百分点。
虽然整体回升,但是各地房地产走势呈现明显分化。与三四线城市或西部地区面临的去库存压力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住房市场行情*爆。
上海易居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本轮楼市升温中,在70个大中城市里涨幅超过10%的全都是一二线城市,其中,深圳房价在6年内的涨幅达到83%,上海房价涨幅为41%。北京、厦门、广州3个城市的房价涨幅均在30%以上。
但是,该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东中西部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3507万、1495万和1138万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别为63.3%、25.5%和-9.3%,中西部城市成交量落后东部,西部城市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房地产交易分化的背景下,各地**也**了不同的调控手段。当辽宁、湖南等地要求去库存不力地区停止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之时,北京、南京、合肥等地却计划增加土地供应。
北京市虽然连续6年下调了土地供应总量,但是今年的用地计划却增加了100公顷商品住宅用地。
而在楼市过热的南京,计划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700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500公顷,供地总量较去年增长30%左右。4月1日,合肥市也提出,今年城区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同比增加15%以上,并实行差异化供地政策,通过调节土地供应稳定市场预期。
严跃进向记者说:“北京、南京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等方式,既是为了满足房企的拿地需求,同时也是希望稳定市场预期。不论是增加供地还是停止供地,主要目标是实现供地和库存结构相匹配。”
另外,4月12日,国土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也要求,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
京沪深出现楼市降温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线城市房地产持续“高温”后,近日也出现“降温”迹象。
数据显示,3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32009套,环比上涨111.3%,同比上涨193.3%。成交均价3928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4.3%,同比上涨14.5%。但是从周成交来看,4月**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出现大幅下滑。
北京市住建委数据统计,4月**周,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5136套,环比大幅下降37.3%;成交均价为3966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7%,这也是春节后价格出现的*次回落。
在深圳,进入4月后,多个片区的二手房报价出现下调。而在新出炉的“沪九条”影响下,上海已有不少二手房业主先后调低报价。*典型的例子是碧云**社区某别墅房源,挂牌价由原先的1150万元下降至990万元,跌了160万。
另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选取“3·25新政”前后各13天的交易数据计算后也发现,在上海“3·25新政”之后,当地楼市明显降温,成交均价下降1174元/平方米。
“前一阶段宽松的政策、金融环境带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应该说近期房价方面低调多了,各类盲目定高价的现象已经消除了。一线城市目前的价格下滑,是一种暂时性的调整,是此前虚高价格泡沫的一次短暂破裂。各地土地供应等调控政策也引导了部分预期。”严跃进对记者说。
但是,严跃进也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库存规模不足,后续整个市场交易依然会持续活跃,并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的现象,甚至不排除依然会出现价格上升态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