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撑着特别危险 好基因为什么变成了坏基因

2016-03-31来源 : 互联网

有一个基因叫做 FTO 基因(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它和人的“饱腹感”有关。这个基因发生异常的人,会在明明吃得足够多的时候还继续吃吃吃。因为他们的“饱腹感”异常,不会立刻觉得饱。长此以往,这些人总是吃得比消化得多,自然就成了胖子。

多么可恶的基因,对吧!可是很多人都携带呢!以 FTO 上三个*常见的突变(rs1421085、rs1121980 和 rs17817449)为例,三个位点的“正常”概率分别是:73.8%、65.0%和 71.8%。这也就意味着,人群中约有 34.4%人在饱腹感**“正常”,而其余 65.6%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饱腹感的异常。

为什么这种“坏”基因如此普遍?因为对于人类,它也是“好”基因。这是这样的基因突变,使得饥荒来临时,储存了更多能量的胖子得以生存。而没有过度进食的瘦子,就……

《生活大**》里,莱纳德因为乳糖不耐症被谢耳朵嘲笑。然而在我看来,这一点儿也不可笑。因为“乳糖不耐症”原本就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所有的哺乳动物在幼崽时都以母乳为食,而乳糖酶则是帮助他们消化母乳中的乳糖。断奶以后,幼崽要么吃起肉来要么吃起素来,不会再接触“奶类”了。那么继续合成乳糖酶无疑是一种浪费。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 MCM6 的基因帮助调控乳糖酶的分泌,使得断奶后,幼崽体内的乳糖酶含量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人类也是这样,“乳糖不耐症”基因就其实就是使得人类在成年后体内乳糖酶下降的关键。携带了 MCM6 基因 rs4988235、rs182549 突变的人不能在体内持续产生乳糖酶,喝牛奶的时候也就各种难受了。东亚人中,这两个突变的频率都是 100%,而在欧洲则只有 47%左右。(所以中国人乳糖不耐症很多,老外中少)

你看,这本是一个“好”基因,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了。所以正常的现象被当成了病症,“好”的基因被当做了变异。

有一些基因突变,即使放在今时今日的环境下,也很难说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一个例子就是肌肉类型。

这个肌肉**力与耐力的关键,就在 ACTN3 基因(编码了α- 辅肌动蛋白 -3)上,T 突变代表耐力,C 突变代表**力。TT 型的运动员更擅长长跑,CC 型更擅长短跑。可是你要说,到底是想博尔特那样充满**力更好呢?还是像马拉松运动员那样以持久闻名更好呢?哪一种是“**”基因?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单眼皮、小眼睛、短 JJ、贫血症等等这些令我们抓狂的“坏”基因,也曾经都是对环境了不起的适应呢。

真实的世界不是**政客或者疯狂科学家所盼望的那样整齐、统一、**,相反,“多样性”才是我们能够生存至今的关键。那些令我们恼*的、抓狂的“坏”基因,不仅是我们某位共同祖先的“遗赠”,也是在人类历史上进化至今的*优方案,之一。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