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人工智能(AI)小说创作的专题研究人员召开发布会,说明了旗下人工智能写小说投稿并通过文学奖初审一事,引发轰动。因为在研究团队公开说明前,评委会并未辨别出人工智能所写小说有逻辑失误、文辞不通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机器人记者渐渐冒头,但人工智能会写的多为财经年报、体育赛事报道类套路有定规、大数据详尽的“理性”文章。
如今在传统上注重原创、个性化体验的“感性”文学领域,人工智能不仅能生成完整的小说,还打入了文学奖无人察觉。用户生成内容是互联网科技的驱动力,但生成内容的用户不一定是人,于是写小说的机器人引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对人的职业的冲击波。
此次打入初选的参赛小说是由研究团队设定好人物性格和大纲,人工智能根据大纲关键词从海量数据库里筛选内容、根据逻辑性戏剧性等参数匹配片段,填充到各章节,从而写出完整的小说且“情节无硬伤”……这一机器人的写作流程与很多网络文学写手的创作过程其实没什么不同。
网络文学的同质化严重,正是因为求包月、求打赏的现实回报激励,让不少作者走捷径粘贴复制、组合拼接,从而高产但情节雷同,或情节错漏百出。比如“穿越文”兴起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之一后,铺天盖地的穿越文中,常出现主人公上一座山能采集到从热带到寒带的植物、在青铜器时代能依托简陋工具制造出玻璃等情节硬伤,论逻辑性连机器人自动抓取生成的小说都不如。
文学创作者的优势,是将自身经历、体验、感悟融入作品,形成个性化烙印或风格;而机器人依托海量大数据库和越来越复杂细致的算法规则,搜集整合内容、分析提炼要点、建立作品“模型”或风格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加速”。毕竟,个人的财力体力难以纵贯古今、走遍世界,而人工智能的取材范围却只受限于数据库的储存空间与算法的**度。
正因如此,人工智能在严格遵循理性法则的领域,才能迅猛发展。比如除了越来越常见的传菜机器人,澳大利亚近来还上路了***个送外卖机器人,20公里内导航走街巷、肚藏保温外卖箱、输提货码开箱递披萨,送外卖就是来卖萌*镜的。3月24日,日本的机器人手机店也开张卖手机了,迎客、介绍资费套餐、签约登记全程只见机器人。
在非理性或非线性思维领域,比如艺术、娱乐、策划等需要发散性思维触类旁通、融合体验与时俱进的内容原**域,人工智能原本难以染指,因为要模拟人脑的非**性、非线性信息处理模式,需要运用模糊计算、耗用大量的数据分析软硬件,但急功近利的人为选择,却可以让机器人超越人。结果,除了基础会计、记者、网络客服、服务员行业受机器人冲击,连原本“妥妥的”拼智力拼体验的职业也不那么保险了,比如投资顾问、金融人士、**技师、基层医护……职场人士表示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