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近期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价格刷新了近5年新高。众所周知,猪肉价格涨跌对 CPI的波动影响很大。2月份,当月CPI涨幅攀升到2.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5.4%。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仍然有可能较大幅度地上涨,原因是目前生猪存栏量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猪肉“产能不足”,供给增长可能跟不上需求增长。那么,今后几个月,CPI涨幅会受到猪肉价格上涨的推动而维持较高水平。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走势来看,今年的CPI涨幅会高于去年。1月和2月的环比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高0.2和0.4个百分点,这使今年CPI在开始阶段就站得比去年高,因此,可以预期,基本上每个月的CPI同比涨幅都会比去年同期高。去年全年CPI涨幅为1.4%,那么,今年会超过1.5%,超过2%的可能性也很大,甚至可能接近3%的目标线。如果CPI涨幅长时间维持在2%以上,人们就要讨论通胀风险了。
但是,由于CPI上涨中有猪肉价格这个因素,很多人反对目前存在通胀风险的判断。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就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没有通胀,拿掉猪以后全是通缩”。他认为,超发的货币被股市房市泡沫吸收,但未流入实体经济,因此未传导到CPI、PPI等。因此,现在“资产泡沫大于滞胀风险”。
我们认为,防范资产泡沫的确是当前的*要问题,但对滞胀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实际上,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通胀导致负利率,会使人们将更多储蓄用于投资,不断吹大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则吸走实体经济的资金,造成供给效率下降,滋生滞胀风险。两者共同的原因是货币超发,以及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不够通畅。两者共同的防范措施是坚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疏通渠道。
猪已经不是**次跑出来干扰人们对通胀的判断了。自2004年起,关于CPI上涨是由“猪周期”引起(或者说物价结构性上涨)还是通货膨胀导致的争论就不断发生。当年,CPI涨幅蹿升到了3.9%,人们对通胀风险的担忧油然而生,央行先上调了一次准备金率,后上调了一次基准利率,多年来不断放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但有人认为,CPI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粮食、猪肉等价格上涨,物价并没有普遍上涨,实际上,CPI八大分类指数中,当时有四类是下降的。因此,他们认为,应对CPI上涨的正确措施是平抑农产品价格,而不是收紧货币政策。笔者当年就持这种观点。
农产品价格经常性地大幅波动,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以猪肉为例,在肉价上涨的时期,养殖户会增加喂养量,导致供给大幅增长,对肉价形成**,于是养殖户又减少喂养量,供给随之减少,于是又出现肉价上涨,新的周期开始。这就是所谓“猪周期”。“猪周期”是导致CPI涨幅在2007年和2011年攀升至 5%上下的重要原因,这两年猪肉产量都是下降的。
但我们也看到,2008年和2010年CPI大幅上涨(分别为5.9%和3.3%)时,并没有出现猪肉或粮食产量下降的情况。我们认为,“猪周期”和农产品生产周期并不是影响CPI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通胀加剧的周期,猪肉和粮食价格也有很大可能大幅上涨,这又会进一步扩大CPI的涨幅。也就是说,猪肉价格在相当大程度上被通胀决定。而通胀主要是由货币超发导致的。
2007年到2011年间(除去**金融危机**后的次年2009年)是剧烈通胀的时期,根本原因是2002年起M2持续高速增长,多数年份增长率高达17%上下。2011年以后,M2增长率下降到14%以下,2012年以后的CPI增长率才下降到3%以内,并逐渐下滑。2015年M2增长率较2014年上升,通胀压力可能因此上升。
猪肉等农产品的生产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较大弹性,因此,其价格对货币供应的变化有较大的反应。从这个意义来说,猪肉价格可以看作通胀的先导指数。通胀周期来临时,猪肉价格先涨,其他产品价格逐渐跟进。2007年八大分类指数五升三降,到2011年就全部上涨。
因此,当前猪肉价格大涨,可能是通胀风险的先声,对此应有所警惕。实际上,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只有一类指数没有上涨,与其说拿掉猪以后全是通缩,不如说拿掉能源以后全是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