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能提高女性生二胎的意愿吗

2016-03-07来源 : 互联网

自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被议论*多的除了生育意愿、儿科医生等问题以外,孩子没人带、找工作难等问题也成为当今阻碍城市女性生二胎的*大原因。那么是不是建立针对0岁-3岁儿童的“托幼”机构,减少育龄期女性的顾虑。

在幼儿园基础上扩建“托幼”机构

新京报:此前的一些报道称,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了,但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并不高,原因是什么?

马旭:我认为主要是经济能力、养育条件等,例如孩子没人带、找工作难,是阻碍城市女性生二胎的*大原因。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影响生育意愿**位的因素是找工作难,占98%。

新京报:怎么才能减少育龄女性的这些顾虑呢?

马旭:**就业,改善养育环境,措施之一是延长产假。但延长产假、给女性哺乳假等方式与就业是矛盾的,产假越延长,育龄妇女就业越困难。这是目前的一个客观现象。我的建议是建立“托幼”机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孩子有人带。

新京报:“托幼”机构是什么样的模式?

马旭:影响女性生二孩的重要因素是在家带孩子的时间长,虽然目前在讨论研究学前教育法,但覆盖的范围主要是3到6岁的幼儿园教育,而0到3岁存在空缺。同时也存在“归属”问题,***认为0到3岁的儿童应该是“养”而不是“教”,卫计委则认为这属于早期教育。因此我建议建立专门针对0岁-3岁儿童的“托幼”机构。

新京报:具体怎么实施?

马旭:我建议幼儿园向0到3岁扩展,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扩建“托幼”机构,并立足于社区,由***和卫计委共同管理。“托幼”机构又不同于幼儿园,它不仅包括教育,也与医疗有关,包括儿童的**、喂养等。

儿童看病多给成人药是不合理的

新京报:**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培养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现状如何?

马旭:目前,中国0到14岁的儿童有2.2亿人。根据统计,中国每1000名儿童,仅对应0.4个儿科医生。而在美国和欧洲,平均而言,1000名儿童需配备1.3个医生。

新京报:全面二孩后,儿科医生的缺口有多大?

马旭:现在大约缺20万儿科医生。而国内设有儿科专业的医疗院校只有5所,其中只有重庆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有**的儿科专业。

新京报:如何弥补这种缺口?

马旭:***应增设儿科专业,目前***正在研究,但是比较难。因为儿科比较特殊,儿科的病情、诊疗及用药,都跟成人**不一样。在西方国家,儿童药品很丰富。而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给儿童看病时,给的还是成人药,只是告诉该吃百分之多少,这是不合理的。中国的所有药品里,只有不到10%是儿童药品,而且都是很“老”的药。

新京报:儿童用药,这方面有何建议?

马旭:药监局应该开个绿色通道,**儿童药品的快速审批。同时,用于重要病情的儿童药品,国家应对研发机构进行专利保护。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