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里面的“她”字应不应该废弃

2016-02-03来源 : 互联网

“ta们”一词能够击败其他词语获得胜利,是因为在现在的英语中,they可以被用作一个性别中立的、单数(而不是它原来的复数含义)的人称代词,可以用来指代任何一个性别。

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从奥斯汀、狄更斯——甚至莎士比亚的作品中,they就有单数的使用先例了。如今,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单数的they也日益普遍。 Facebook就宣布要用they来指代某一个朋友(Facebook的提示消息“祝你的朋友生日快乐”的英文是“tell them Happy Birthday”)。在倡导性别平等的今天,具有广泛使用基础的they显然更适合于取代繁琐的he or she或者one,成为2015年度词汇也是当之无愧。

那么,人称代词和性别问题如何相关?正如《不同语言中的性别》(Gender across languages)一书认为的,人称名词和代词逐渐成为关于语言中的性别问题的讨论核心。“不论在何种语言中,人称名词都是词汇中非常基础和具有重要文 化意义的部分。人们需要用人称名词来交流有关自我与他/她者的讯息,人称名词也被用来鉴别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属于不同群体的成员,它们甚至还可以传达 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态度。” 所以,人称代词如何使用,影响着我们对于自我和ta人的认知。

汉语:是“她”?还是“他”?

谈论汉语中的性别问题也可以从人 称代词说起。我们今天用来指代男性、女性和物的“他”、“她”、“它”在古代汉语中是不存在的。李义琳在比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代词时写道,古汉语中的 第三人称代词有“厥”“其”“之”等,但是没有做主语的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彼”字可以做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他”,但是它的指示性很重,并不是一般的人称代词。杨伯峻甚至认为,“古文中的他称的人称代词可说本来就没有。”

晚清以来,随着白话运动 的兴起,他称代词中逐渐出现了“他”“她”和“它”的区别。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汉语第三人称不能区分性别,造成很大不便。最初翻译“She”(她)时 总翻译成“他女”或者“那女的”,不仅累赘,而且是一种非常男性中心的表述方式。后来人们也有借用“伊”来指代女性,这在鲁迅的作品中还十分常见。

周作人还曾提出另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他”字的右下角添一个小“女”字来指称女性,但是这个奇形怪状的字始终没有流行开来。1920年,刘半农的白话情诗《叫我如何不想她》成为“她”字的首用,由于这首诗的广泛传播,“她” 字也迅速推广,并逐渐成为第三人称女性的专有代词。

这些针对女性的称谓代词的发展无疑传递出明确的社会讯号。“个性解放思潮与女权运动联姻 后,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女性的个性和人格独立,促使其从传统的家族礼教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有性别意识的独立个体。”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大环境中,虽然 作为整体的女性还未从社会的男权结构中解放出来,但是一个“她”字就先从语言上召唤出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给女性赋予了独立的人格地位。

但是,一个新字出现了,到底要不要使用还充满着争议,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黄兴涛在《“她”字的文化史》中就有不少持反对使用“她”字的史料。1920年4月,壮甫发表在《民国日报·觉悟》上的《“她” 字的疑问》,其中就认为女性解放本来是要拆除掉男女阶级,成为共同的“人”。“在这个竭力消灭男女行迹的时候,标出这样一个新式样的“她”字,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清楚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还有一些反对者所持的理由是“她”字的构造抹杀了女性身为人类成员的属性。直到1930年代中期,仍有女权运动者进行对于“她”字的政治性抗议,比如1929年创刊、影响很大的《妇女共鸣》杂志,就始终拒绝使用“她”字,认为该字的构造去掉了 “人”字旁,是不把妇女当人看,是对妇女人格的公然侮辱。

不论是提倡用“她”还是反对用“她”,争议的关键都是,语言中到底有没有反映出男 女两性的平等。“他”本是一个泛指任何性别及事物的代词,但是五四运动之后,这一泛指的人称代词却被划归为男性的专利,但在使用中却又没有完全消除其泛指 的含义。这就让相对应的“她”一字即是对于女性地位的重视,又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男性人称代词的附庸。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