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新来的年轻人,有能力有学历,浑身透着一股天之骄子的逼人气势,身为前辈如何是好?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建议,*先,要接受自己的嫉妒心理,“面对年轻人的咄咄逼人,心理不平衡是正常现象,不接受反而会更愤怒”。其次,找平衡很重要, “有些人生经验必须花时间才能得到,比如与人相处的能力不是名校能培养的,这就是你作为前辈的资源和优势”。*后,不要停滞不前,“职场上,后辈对前辈有刺激,才能督促双方共同进步”。
汪冰提醒,前辈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后辈,如果能给年轻人支持与帮助,也会同时收获他们给你带来的青春活力,这是良好互动的结果。“前辈要记住,后辈永远代表未来,你和他过不去,只能证明你没落又保守”。
“东亚文化圈中讲究长幼有序,后辈必须敬畏前辈,但同时前辈也负有明确的责任——教导后辈。所有好**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能激励新人。所以,往往很多实习生之间会讨论‘哪个老师好,特别愿意教我’。”汪冰说。
在传统的血缘社会或者地缘社会,“老”代表了资源和影响力;但到了现代的陌生人社会,“老”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OUT”和竞争力的下降。所以从功利层面上来讲,后辈对前辈的敬畏也就逐渐弱化。
不过,我们所处的终究是一个关系社会,或者说人情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永远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你未来能走多远。“像乔布斯那样的只是极少数的个例,如果你一上来就对前辈不够尊敬,很可能会被排挤,甚至被落井下石。”汪冰说。
身为后辈却能力超群,实在掩盖不住光芒怎么办?汪冰支招:“这时*重要的是‘姿态’。学会归功很重要,把自己的成功和别人分享,大家就会慢慢卸下戒心,愿意与你合作。”比如**公开表扬你:“小王你的项目书写得真好!”那你就可以马上表态:“其实小张小李也有功劳,尤其是赵哥还给了我特别多指导。”
汪冰说:“所有人都会有先来后到的心态,对新进入职场的人,多少有些防御心理。前辈一旦进入这个状态,哪怕是对很正常的行为,也可能产生负面的解读。所以,后辈一定要让前辈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如果前辈真的做错了,身为后辈如何机智地应对又不让人觉得锋芒毕露呢?汪冰建议,尽量避免直截了当,换成问问题的方式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以征求意见的口吻对前辈说:“如果怎么怎么做,会不会更好?”或者学习西方人“yes,but…”的说话方式,先肯定对方做得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不同单位,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也有差异。比如,在互联网企业,你年轻、掌握*新的知识,你就是*棒的;但到了论资排辈的单位就不同了。汪冰说:“人员流动快的单位,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人员相对稳定的单位,关系网就错综复杂。”
职场不如意十之八九,万一前辈总是不认可你,而你又觉得他是外行管理内行,怎么办?汪冰**了一本书《谢谢你折磨我》,书的简介是这样的:当你因为一个过分苛刻的**而离职,你可能在下一份工作中遇到一个更苛刻的**;当你终止与一个爱挑剔的合作伙伴的合作后,你可能会找到一位更挑剔的伙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会一直跟着我们,所以不如努力改变内在自我,你的外在人际关系也将发生改变。
汪冰说:“把折磨你的人变成点化你的人,是一种能力。在职场上被前辈折磨,你可以换个乐观的思维方式:他对我不好——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积累经验早日跳槽,或者逆袭成为他的上司。”
而对前辈来说,*不能忍的恐怕还是不学无术又气焰嚣张的后辈——这后辈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有个“好爸爸”。汪冰笑道:“如果你知道他有背景还跟他计较,那你这个前辈在职场也就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