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儒坊带来的文人气息

2014-09-12来源 : 互联网

文儒坊位于南后街西侧。西通金斗门桥河沿,原名山阴巷,后改儒林坊.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祭酒郑穆居此,改称文儒坊。中间有闽山巷,通衣锦坊,闽山境曾以**社*闻名福州。另有三官堂与支巷大光里,南经早题巷通光禄坊。明尚书林瀚居此,设尚书里,且在坊西建林氏家祠。

明七省经略、抗倭名将张经居此,旧宅尚存。清帝师之父、咸丰进士陈承裘“六子科甲”第装修精美,台湾总兵甘**住宅、祠堂在坊西端南侧。清**学者陈衍、何振岱都住在大光里,这里还有陈衍主持修建的诗人聚会处“听雨斋”。**时期林白水创办蒙学堂也设在坊内,**海军将领陈季良也居于此。近代福州富商尤恒盛,在坊内占有大量房产,故有“尤半街”之说。坊东口北墙上,镶嵌一方清光绪七年(1881年)文儒坊公约碑,是福州古坊巷仅存的公约碑。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清代“世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城市会长大,坊巷也一样。文儒坊原只是乌山北面的一条巷,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的说法,这个坊在正式命名文儒坊前俗称“山阴巷”。按风水学的约定俗成,人们结庐而居一般都愿选在山的南麓。因为山之南日照时间长,地气比较暖和,适合于万物生长。但福州地势特殊,城外是群峰环峙,城内是三山鼎立;古城区原在三山这内,后来三山反被包在了城区之内,固有“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说法。乌山之阴即是屏山之阳,从大的位置上看,整个福州城都处于北岭山系的南麓,所以,坊巷的每一户都可称是“向阳人家”。而这城内三山又都不足百米高程,太阳的光辉对山南山北一样普照。

以此观之,这个带点霉气的“山阴”巷名,迟早是要改的。而改名的契机,就在这个坊巷次第走出了好一批大儒。在《儒林外史》行世之前,“儒林”的名声何等地好。孔圣人的有教无类,愿将个个**都引上入世之旅、出仕之途。这与佛家普渡众生、愿人人成佛的悲心,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山阴巷,一边是聚居户日见其多,“巷”渐渐地变成“坊”;一边是士子们不断地走向外部世界,融入主流社会,各各有建树于家国。因此宋代定坊名时,很自然地就有了“儒林坊”的雅称。到了主持国家*高学府的国子监祭酒郑穆住进了这个坊巷后,经一番“一字师”的工夫,易其名为现今的“文儒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所以不陋。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