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被困36天获救是怎样的奇迹

2016-02-03来源 : 互联网

很多时候,灾难是悲情与温情两种叙事线条的原点。比如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其最新进展让很多人焦灼的心头为之一暖: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披露,1月29日22时48分,4名井下200多米矿井中的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顺利升井。截至目前,共有15名井下被困矿工获救。

与黑暗、隔绝和濒死风险抗争,在被困井下36天后终获生还、重见天日,这是怎样的“极限生存”,又是怎样的向死而生式奇迹?在对4位获救工人以劫后余生的悲壮体验,在年关迫近之际得以和家人聚合的离合境遇表示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很难克制对他们生的信念和拼死般顽强的敬意。这无关煽情,只源于人性悲悯、生命敬畏被生和死置于绝境处的对碰催醒。

就时间跨度而言,这无疑是场比昔日小伊伊幸存更令人称奇的生命奇迹。而这番奇迹,也是殊死救援写就的:有媒体用“跨越36天的生死营救”,描述这场与死神赛跑的大援救,的确,36天已创造了国内矿难救援最长的时间纪录,而随着救援未竟,这纪录还将延续。

但这场援救的堪为慰藉之处,不只在于历时之久,在于“不抛弃不放弃”在细节处的无缝呈现:日夜无休的救援,累计调集一流矿山救援设备600余台(套),最多时近千人参与营救,还是我国首次成功采用地面垂直打孔方式救人。而在井下垮塌频繁、一氧化碳浓度极高和地质条件严苛的情况下,4名工人被救出,是国内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的首例、世界第三例。

尽管在灾难面前,捧出“救援奇迹”的词眼往往显得轻佻,可在这场灾难面前,基于生命至上的救人责任感谱写的奇迹,担得起“奇迹”二字的分量。而它积累的救援经验,宣扬的“不放弃”救援精神,也值得被铭记和被秉持。本质上,马拉松式的、靡费巨资的救援,彰显的是一个国家对身陷厄境公民的救济责任。

也正因这种奇迹的不易,所以复盘灾难的因果链与教训,更为重要。毕竟,“防为上,救次之”,我们希望看到救援奇迹,不等于希望看到灾难复制,而是希望生命本位意识植入到社会观念“基因”中,而最好的尊重生命的方式,就是别让人祸发生。而要避免悲剧重蹈,内置前提就是弄清问题、反思缺漏。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安监总局日前要督促查明平邑坍塌事故原因,依法严肃追责。

尽管说,“事后诸葛”式追问常带有旁观者视角下的苛刻,对“防患于未然”的严执行,也难免遭遇处在执行终端上的个体的“百密一疏”,可亡羊补牢,用已发现的存量问题倒逼补缺,应是起码的治理自觉。在该事故中,一场引发4.0级地震震感的垮塌事故究竟因何而起,跟废弃石膏矿采空区是何关系,有村民反映地下曾震动3个月有无受到重视……这些问号,都需用廓清缘由去拉直。细究起来,它未必可归因于制度阙如,而更多的是执行疏漏,或者说是“忽微”。但蚁穴能溃堤,对于至少显性的风险苗头,监管层面没有可回旋的余地。

说到底,平邑“救援奇迹”和灾难肇因都该被记住。我们对灾难的反思力度,至少要对得起这场作为“矿山救援史上里程碑”的营救的厚重。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