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几次冷漠对待 改变的可能是孩子的整个人生

2016-03-22来源 : 互联网

有时候,我们会不经意的发现,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很多的创伤和问题都来自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这些问题常常导致了他们现在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更有甚者,连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不良的影响。

很多时候,父母未必是有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是缺少基本的保护孩子自尊,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常识和知识。

实际上,我们常常会听到所谓“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问题,在经历不顺与逆境时,能够以积极心态面对而不选择逃避退缩,或者出现情绪崩溃,而表现出心理韧性的人,会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对生活有更高的幸福感,同时能更好地适应来自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那么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有益,哪些方法和观点是错误的?我会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亲子互动方式两个角度进行讲解。

1.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

*早的精神分析理论观点认为,从出生到 6 岁的发展,会决定儿童一生的性格。虽然这种看法过于**,但基于大量婴幼儿观察及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还是提示我们,早年儿童发展在每个人性格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和创伤,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因此,我们会详细阐述 0-6 岁儿童的发展特点,如果这个阶段能够顺利发展,就会为良好性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较好的抵御挫折。

1.1 0-1岁半发展阶段:信任 vs. 不信任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0-1 岁儿童面临着信任与不信任的发展挑战。这个时期的儿童极度脆弱和无助,时刻处在大人的关注与保护之下。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在这个时期婴儿能够得到来自父母足够及时的关照,比如在因为饥饿和不舒服而哭闹时,母亲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如喂奶给他,或者及时的换尿布,给予儿童情绪抚慰,儿童就能体验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安全感和控制感。他能感到世界和他人是值得信任的,是****的,这为他内心安全感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之,如果家人不能给予儿童及时的回应,而是对儿童的需求表现出漠视和置之不理的态度,或者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回应,儿童内心就会埋下不信任的种子,感到世界和他人是不够安全的。这里**的例子,许多在青春期发病的精神**症患者,当追溯他们早年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会发现他们在 0-1 岁阶段存在创伤经历,比如母亲有严重的产后抑郁,对婴儿不理不睬,或者出生后就被寄养在别人的家里,并没有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有些家长会有误区,觉得挫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对婴儿,也要人为制造一定的挫折,比如孩子在哭闹的很厉害的时候,就不回应他,就不理睬他,甚至殴打孩子,美其名曰挫折教育。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甚至会患上精神**症或人格障碍。

实际上,一个人并不是经历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坚强。越小时候经历挫折,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结构还很稚嫩,还没有做好承受挫折的准备。这个时候所谓的挫折根本不是挫折,而是一种创伤。正确的做法是,在儿童早年成长经历中,通过科学的养育方式,让他内心具备足够的安全感,性格足够坚韧,才能在年龄更大一些遭遇挫折时,不被挫折打倒。

1.2 1 岁半 -3 岁发展阶段:自主 vs. 羞愧

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是**无助的婴儿了,他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走路、穿衣、吃饭,控制自己的身体,训练大小便。儿童对自己和环境有更强的掌控感,希望能*立自主的做一些事情。

也是在这个时候,儿童认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而自己是一个*立的个体,有不同于父母和其他照料者的个人意愿,有时这种要求*立自主的意愿还十分强烈,甚至和大人发生冲突。儿童还学会说不,学习设立自我边界。

自尊的养成也是在这个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生的**次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区别于青春期的第二次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在这个时期自尊心受损的话,有可能会在成人以后罹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问题,表现为自尊脆弱,自卑,羞愧,经常无法在面对挫折时自发调整好情绪。

这个时期的儿童是既脆弱又坚强的。他已经可以承受一些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挫折,比如断奶带来的不快,这种承受能力源自在上一个发展阶段得到良好的照顾,从而成长到可以承受挫折的程度。此外,儿童很愿意自己尝试去做一些事情,但父母在其中也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儿童还不能***立自主的做事情,需要父母的协助。

那么如何协助孩子,才能帮助他更好地度过这段发展时期呢?

我们先说说错误的做法,这个时期孩子开始面临大大小小的挫折,比如断奶,比如学习自己吃饭、穿衣。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有些孩子在做不好事情时会发脾气,或者哭闹,表现的十分脆弱无助。有些父母因为孩子表现的痛苦无助,十分心疼孩子,就会替孩子完成一些本来该他自己完成的事情,宠溺孩子,替孩子做事。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保护。研究发现,从小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心理上过分依赖他人。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雨,容易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另一类父母,经常觉得孩子以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是错误的,非要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没有按自己的要求来完成穿衣、吃饭、上厕所,表现出一些自发的行为,他们就会批评、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以让孩子达到自己要求的标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控制。被过度控制的儿童,压抑了自己的*立自主感。当遭遇挫折时,他们缺乏自信,经常对自己感到羞耻或羞愧。

下面说说正确的做法,在这个发展阶段,父母要鼓励孩子的*立自主性,在孩子表现出个人意愿时,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但也不是替孩子做事情,而是相信孩子能*终能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同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给孩子。当孩子因挫折而感到挫败,发脾气或者哭闹时,耐心的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挫败感,但也不要去替孩子做事情。接纳、尊重、支持,鼓励*立自主的态度,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能够在今后发展中,抵御各种挫折。此外,也需要为孩子设立一些行为规范,当孩子做错一些事的时候,温和而坚定的制止孩子。

1.3 3 岁到 6 岁:主动感 vs. 内疚

这个阶段的儿童富有好奇心,他们已经了解了自己的性别,会主动探索许多事情,也经常会问为什么。他们会自发的进行一些模仿游戏,如女孩子会玩过家家,男孩子会扮演骑马打枪。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参加一些活动。

这时,父母应当鼓励儿童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这会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做事的主动性。反之,如果父母经常批评和否定孩子,或过于严厉地对待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儿童就会内化过强的内疚感。这样,他们在以后遭遇挫折时,会出现严厉地自我攻击和自我批评,陷入情绪崩溃或抑郁当中。

以上是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描述了*早学前成长阶段,孩子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儿童在性格上就会具备一定的坚韧性,能够承受之后学业方面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挫折。反之,如果在这三个阶段父母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方式,儿童的自尊和性格就会相对脆弱,在面临挫折时会表现的较为敏感。

以上是从儿童的角度谈论,下面我们再从父母的角度来讲一讲,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 亲子互动方式

2.1 父母面对挫折的榜样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身教往往比言传来的重要的多。父母嘴上说要让孩子坚强,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当孩子真的面临挫折时,父母的行为反应来的重要。

有些家长,当孩子考试失利,或者做了给自己丢脸的事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不是去体谅孩子,而首先自己就 hold 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唠叨、批评、指责孩子的错误。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孩子会在心里感受到,父母如此大动肝火,或者歇斯底里,或烦躁不安,说明遭遇失败和挫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像灾难一样。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呢?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在情绪上需要能够跳脱出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一时的失利或不顺,倾听孩子失败的痛苦,耐心陪伴和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感到,一时的挫折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在这里,父母传达的情绪信息是很重要的,平和包容的心态,会让孩子更快平静下来,也能以平常心来对待挫折和失利。

2.2 挫折教育的误区

挫折教育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有些父母甚至把挫折教育挂在嘴边上。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挫折教育?那些做法又是错误的?

有些父母认为不能夸奖孩子,这样会让孩子退步。而经常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批评孩子,可以锻炼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有问题的。诚然如何夸奖孩子是正确的,也是存在学问的,这个我们会在下面的讨论中提到。但经常批评孩子,指出孩子的问题,这种做法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说,不能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要经历风雨,经历一些不顺。但这样的前提是,孩子已经成长出了足够有韧性的性格品质,能够抵抗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挫折。而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就是,他有内心足够强大的父母作为榜样,内化父母鼓励支持的态度。在他遭遇挫折时,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会一直陪伴着他,让他能够维持内心的平和平静,从容面对挫折。

如果在孩子性格还没有成熟,心灵还很敏感脆弱的时候,就时常批评孩子,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这时,孩子只会内化来自父母的批评和攻击的声音。他在今后遇到外界压力和挫折时,更容易自卑,或在情绪上崩溃掉。

父母对孩子是*重要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言行真的会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记。尊重孩子的意愿,体谅孩子的感受,用心的关怀和陪伴,不去做批评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孩子的性格才会变得逐渐坚强成熟起来。

2.3 如何夸奖孩子才是正确的?

*后,我们谈谈怎样夸奖孩子才是正确的。之所以要把这个问题单*拿出来讲,也是应为存在这两种关于夸奖孩子的误区。一种误区认为,时常夸奖孩子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取得进步了,也无法承受挫折;一种误区认为需要时常夸奖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但实际情况是需要分类讨论的,也就是说夸奖的方式和内容不同,会产生十分不同的结果。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夸奖孩子的特质,或者与他人做比较时,比如夸孩子聪明,或者比别的孩子聪明,会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加脆弱,而另一种夸奖方式,夸奖孩子的行为,比如做事积极努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挫折。

因此,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夸奖孩子的行为,而非特质。因为聪明的特质是无法更改的,十分不可控,成功时是聪明的,而一旦失败,就会质疑自己不够聪明,很容易会感到挫败。

而如果夸奖努力钻研,行为是相对可控,可以更改的,当孩子失败时,他可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只要更加努力还是会在未来取得成功,这样对挫折的耐受力也会变强。此外,夸奖行为努力的同时,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经历,倾听孩子做了一些什么,还能够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在下一次中做的更好。

标签: 挫折教育冷漠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