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教育为什么这么难 教育孩子家人要怎么配合呢

2016-02-29来源 : 互联网

人们在不断吐槽应试教育之时,是否有注意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始终比较难的问题。从中国国情来看,带孩子方面需要协商的家人一般包括配偶和老人。那么如何和家人协商的问题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如何与配偶协商

夫妻双方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也是*重要的养育人。无论是包括夫妻与未成年子女的核心家庭,还是邀请了老人一起生活的大家庭,夫妻双方都是家庭的主人与核心。因此夫妻之间的沟通是家庭关系健康稳定的基础。

在与配偶协商养育孩子的理念时,可以考虑下列的步骤:

1,欢迎参与,肯定初衷

夫妻双方即便是在如何带孩子方面存在分歧,值得肯定的是双方都在想承担自己的家庭功能。目前很普遍的一个家庭困局是,妻子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承担养育孩子的重担,而丈夫却有些游离在外。妻子累得要死,埋怨丈夫不顾家不管孩子,丈夫面对埋怨常常沉默以对,甚至更不顾家。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传统文化的原因,可能有丈夫自身的原因,但还有很大的可能是夫妻互动方式的原因。

当夫妻一方希望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育儿理念时,常常容易不小心形成一种**临下的**感,潜台词是"相信我,我的方法更先进,你按我的做就行了",长期下来,另一方就会感觉到"我想多了也没用,我在工作中很能干,但好像回到家里就什么都不懂了,我可能都不是真的被需要",于是本能地就会回避参与让自己感觉到价值感低的事情,逐渐被边缘化。

所以在开始协商时,*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欢迎与肯定对方的参与。参与意味着双方都在为家庭投入,为了孩子好,这是比观念的分歧更重要的一致。可以参考的表达方式有:

"亲爱的(后文统一用此称呼,请自行替换为自己习惯的称呼),我刚看了一篇讲育儿的文章,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你来跟我一起研究研究吧"

"亲爱的,我刚看见咱家宝贝又 xxx(出现某个问题)的时候,你 xxxx(做了某种干预)。你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真是太好了,我可以有你陪我一起商量了。"

"亲爱的,我刚看到咱家宝贝又 xxx 的时候,你 xxxx。我猜你当时真是被气着了,担心孩子老这么下去会 xxx,想能够帮孩子 xxxx。"

2,用好奇的态度探索原因

行为的背后是观点,观点的基础是一系列复杂的个人经历和对事情的考虑与看法。"指责行为,批判观点"会很容易激发对方本能的自我保护而更加固执己见,而用好奇的态度可以尽可能降低对方感觉到被评判的不安全感,从而愿意讲出背后的原因。人在这种状态下会对自己的观念持更开放的态度,也就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同时也更容易察觉自己观念的漏洞。

而且越是更深入的了解了对方行为与观点背后的原因,也越容易理解对方,越容易找到可以协调一致的点。

可以参考的表达方式有:

"亲爱的,我发现你用的方法跟我不一样哦,你快跟我说说,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呀?""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呀,难怪呢。后来呢,结果跟你想的一样吗?"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好奇的态度还是欢迎参与。表达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等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要远高于表达的内容,不然听的人是很难真正感受到的。

3,在一致的基础上讨论不同

在用好奇的态度互相深入了解后,充分肯定共同点,然后多用启发性的方式抛出不同的想法来讨论。有坚实的共同点为基础,一起讨论分歧时也就更容易达成一致。

可以参考的表达方式有:"唉,你这背后真是对咱宝贝的一番苦心啊","对,孩子的学习真的很重要,我也这么觉得","咦,我突然有个担心,这么做的话,会不会 xxxx?""我来说说我想到的一种方法,咱们一起来看看有啥利弊"。

4,统一战线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夫妻之间通过协商构成稳固的统一战线,能让孩子更加感觉到家庭氛围与家庭规则的和谐稳定,降低适应压力;同时也是与老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

除了很个别情况以外,夫妻之间关系融洽,有协调一致的育儿理念往往比到底协调成哪种理念更重要。而且只要夫妻之间沟通顺畅,总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共同修正育儿方式的。

如何与老人协商

在与老人协商的时候,刚才提到的夫妻之间采用的方法都适用。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考虑与原则

1,权衡利弊,统一底线

在与老人协商育儿理念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超出这个事情本身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衍生问题往往是夫妻双方需要先协商一致的。

老人帮助带孩子是有利有弊的。权力和义务是需要对等的。老人并没有给自己带孩子的义务,如果决定要享受这个便利,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随之而来的一些烦恼,给老人一些决定如何带孩子的权利。

根据自己的情况,夫妻双方需要一起衡量哪些便利是很难替代的,哪些弊端是自己难以接受的,什么样的妥协是可以接受的。权衡利弊后作出了选择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选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统一好底线才能避免代际间的矛盾变成夫妻间的矛盾。

2,谁的父母谁沟通

关系越稳固越经得起分歧与冲突,沟通成本也越低,效率越高。所以夫妻之间统一战线后,谁的父母就由谁去沟通。

同时,*好能够在私下沟通。跟父母沟通时,配偶不在场能更好说话。另外,除非是影响特别大,需要立即制止的情况,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沟通这些,因为老人会非常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3,建立界限,区别分工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习惯,希望有一些自由度。建立比较清晰明确的界限,区分哪些方面或者时间段是主要由老人负责的,哪些是夫妻双方来负责的。给老人在他们负责领域更多的肯定与尊重,会让老人自身的价值感要求得到满足,协商起来也会更容易。

"爸妈,你们幸幸苦苦把我拉扯大了,现在还帮我带孩子,真是不容易,还帮我们把宝宝的饮食起居都照顾的这么好,让我们特别放心。宝宝的教育方面我们就多来承担起来吧"

4,弱势沟通

老人常常会用以往用的老办法来干预夫妻采用的新办法,受阻时常说"我就用用这个办法把你带大的,你不是挺好的吗?"。一方面老人的方法是来源于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的,很难接受"这种方法不对",另一方面,老人更担心自己会连同自己的方法一起被嫌弃,被淘汰。所以夫妻在跟老人争取自己的主导权时,尽量通过示弱来弱化方法之争给老大带来的心理压力。可以说:

"爸妈,您看我们也是**次做父母,也需要您给我们一次学着做父母的机会,这样我们也才能成长起来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更我们一样,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真棒,真能干"

5,给老人减压

常出现的问题是老人照顾孩子过分小心翼翼,怕孩子冻了就给裹得紧紧地,怕孩子伤了就不让孩子随意活动。这背后有观念的因素,有心疼孩子的因素,还有就是担心出了事情被埋怨,担不起这个责任。

“孩子要是磕了碰了,孩子爸妈会不会怪我没照顾好,嫌我笨手笨脚的啊?要真出了事儿,我怎么跟他们交待啊?”这是老人很容易有的心理压力。所以想要老人给孩子松绑,就要多注意给老人紧绷的神经松绑。

6,鼓励学习

很多情况下,老人只是欠缺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家老人的特点,提供一些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渠道。比如有的老人喜欢自己看书,就可以偷偷把想给老人学习的书放在不明显,但容易看到的地方。有的老人更详细电视上的**,那么就找找看有哪些节目符合自己的期望,制造机会让老人看到。

同时,更要通过赞美来鼓励老人学习。即便是小的进步,也要郑重其事地肯定。比如说:

"哇,爸/妈,我今天在书上看到一种 xxx 的方法,我一想,这不就是您前几天 xxx 的时候用的方法吗?您是怎么知道的啊?"

"您这思想真是跟得上潮流,为了咱宝宝好,这么肯学习新东西,我真幸福!我有个同事他爸妈上次就特别坚持用老办法,结果孩子都弄出毛病啦,还是您好,这么开明!"

回应知友的一些意见:

1,有知友觉得文中举例的表达方式拧巴,在家庭中很难这样说出来。现实操作中确实是这样的,如果非要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说,不仅很多人说不出来,家人也会不习惯。每个家人,每个人习惯的语言风格都是不一样的,那么适合的表述方式就往往与我举例的这种不一样。

我在文字有强调,语气,语调,表情的非语言信息要远重要于表述的语言形式。只要是在沟通的时候真心用欢迎参与,好奇,肯定初衷的态度,说出的话自然就会容易让听得人不觉得那么像指责。

文中举例的表述目的只是用文字,称谓方面的夸张来更容易呈现这些态度。

2,有知友觉得这些方法都用的话是很累的,确实这是拐了好多弯,要投入很多耐心和情感的方法。如果直接讲道理,就事论事就能达到沟通目的的话,显然不需要非此周折。这才是更理想的家庭沟通环境。只是家庭往往是情感*纠葛的地方。讲的是道理,背后心里呼喊的常常是情感述求。于是在很多情况下,“谁有道理听谁的”的结果是谁都觉得自己有道理,都不愿意听对方的,并演化为家庭内部权力之争,那个时候大家其实都不讲道理了。

确实这种沟通成本比较高,并且也真的很可能就会在很多家庭里面,跟老人沟通无效。所以文中提到在与老人沟通时,更基础的问题就是需要权衡利弊,愿不愿意投入这些精力来克服沟通障碍,自己能不能接受不让老人带孩子所失去的便利的部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